暴殄天物 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出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地平天成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後常比喻壹切安排妥帖。
出處:《尚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工。’”《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厚生利用 指富裕民生物盡其用。
出處:語出《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傳:“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貨財之類,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饑不寒之類,所以厚民之生也。”
仁民愛物 仁:仁愛。對人親善,進而對生物愛護。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於物也,愛人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生生不已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形容壹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出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天成地平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後常比喻壹切安排妥帖。
出處:《尚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工。’”《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萬物之靈 萬物:泛指天地間的所有生物;靈:聰明、靈巧。世上壹切物種中最有靈性的。指人而言。
物競天擇 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化的壹般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出處: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因為物競天擇的公理,必要順應著那時勢的,才能夠生存。”
新陳代謝 陳:陳舊的;代:替換;謝:雕謝,衰亡。指生物體不斷用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也指新事物不斷產生發展,代替舊的事物。
出處:毛澤東《矛盾論》:“世界上總是這樣以新的代替舊的,總是這樣新陳代謝、除舊布新或推陳出新的。”
新故代謝 指生物體不斷用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也指新事物不斷產生發展,代替舊的事物。同“新陳代謝”。
壹切眾生 佛教指人類和壹切生物。
出處:《妙法蓮花經·譬喻品》:“壹切眾生皆是吾子。”
優勝劣敗 指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適應力強的保存下來,適應力差的被淘汰。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壹個基本論點。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壹回:“優勝劣敗,取亂侮亡,自不必說。”
蕓蕓眾生 蕓蕓:形容眾多;眾生:原指壹切生物,後指許多人。原指世間的壹切生靈。後多指大群無知無識的人。
出處:《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