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獨具慧眼
拼音[ dú jù huì yǎn ]
解釋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能作出精細判斷的(如在質量方面)
出自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11回:“先帝選妳做顧命大臣,可謂慧眼獨具。”
近義詞獨具只眼、別具只眼
反義詞有眼無珠、哀梨蒸食
二、目光如炬
解釋:目光發亮像火炬。形容憤怒地註視著。也形容見識遠大。
出自:李延壽《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
譯文:檀道濟被逮捕,憤怒之氣旺盛,目光像火炬壹樣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高瞻遠矚、炯炯有神、目光如電、目光炯炯
反義詞鼠目寸光、目光如豆、不識大體
三、高瞻遠矚
解釋:瞻:視,望;矚:註視。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
出自:漢·王充《論衡·別通篇》:“夫閉戶塞意,不高瞻覽者,死人之徒也哉。”
譯文:如果閉戶塞意,不高瞻覽的人,死了的人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褒義,比喻目光遠大
四、眼觀六路
解釋: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面了解。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譯文:為將之道,身在戰場,壹定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近義詞百樣玲瓏、耳聽八方、八面玲瓏、眼觀四處、高瞻遠矚
反義詞坐井觀天、閉目塞聽、管
五、炯炯有神
解釋:炯炯:明亮的樣子。形容人的眼睛發亮,很有精神。
出自:明·李開先《閑居集·九·涇野呂亞卿傳》:“先生頭顱圓闊,體貌豐隆,海口童顏,輪耳方面,兩目炯炯有神,須雖整秀,異不多耳。”
譯文:先生頭顱骨圓闊,身材豐隆,海口童顏,輪了方向,兩目炯炯有神,需要即使整秀,不同不多了。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目光如炬、目光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