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澠池會面的解釋

澠池會面的解釋

澠池會面的解釋:澠池會面是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勛的意思。

該成語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事件發生於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

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後來,秦向趙要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他寸步不讓,說用秦國國都鹹陽為趙王祝壽,使秦王毫無所得。

《廉頗藺相如列傳》賞析

《廉頗藺相如列傳》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惠文王等壹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嘆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現紙上。司馬遷善於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跡頗豐的藺相如這壹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壹特征為核心展開描述。

正如他在本傳傳末所論贊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也。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壹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在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事件進行描述時更是緊緊扣住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這壹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人物

廉頗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

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勝燕軍。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誌,投奔魏國。魏國不太信任,壹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將。最後老死在楚國。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

公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於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