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華”是壹個成語,形容十三四歲的姑娘,也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豆蔻”壹詞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壹首著名的七言絕句《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詩是詩人杜牧離開揚州的時候,寫給壹位只有十三歲左右名叫張好好的風塵女子的詩。意思是說,姿態輕盈舉止優雅正是十三年華,就像二月初枝頭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看盡揚州城十裏長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簾故作嬌俏的美女沒有人比得上她。將這位柔弱美麗的少女,形容成剛發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
自這壹個典故以後有了“豆蔻年華”壹成語,進而形容十三四歲的姑娘為豆蔻年華。泛指13、14歲的姑娘,如二月含苞待放的花朵,純潔美麗,並且青春活力。進而這壹典故之後,人們將豆蔻年華代指十三四歲的女孩。
深刻的含義
在中國古代南方的壹些地區,豆蔻花還有另外的壹個名字,就是含胎花。因為,豆蔻花生長在枝葉之間,開花時花瓣也不會大開,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征,豆蔻花也經常被拿來比喻女子的處子之身。所以,才有了用豆蔻代指十三歲少女的說法。
而除此之外,豆蔻花壹般在4-6月開放,此時正值初夏時節,壹朵朵豆蔻花含苞待放,在花苞的頂端,還有壹抹淡紅。
清晨時分,露珠點綴枝頭,美艷動人。而十三歲的少女,也正如這豆蔻花壹樣,在人生的初夏展現自己的美麗,白潔純凈,含苞待放,嬌艷欲滴,正是壹生當中最美麗的階段。所以,用豆蔻來比喻女子十三歲的純潔美麗,再合適不過。
事實上,除了豆蔻年華之外,在我國古代用來代指女子各年齡階段的事物還有很多,例如“桃李年華”,代指女子二十歲的年齡。“花信年華”,代指女子二十四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