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和停滯不前的區別是:“裹足不前”偏重於指有疑慮而不敢前進。“停滯不前”偏重於指停頓下來,不再前進,壹般用於事物,較少用於人。
裹足不前歷史詞典解釋。
腳被包裹住了壹樣停步不前。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三國演義》壹六回:“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
偏正、纏住腳不向前走。多指有所顧慮而停止前進。語本《史記·李斯列傳》:“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程樹榛《大學時代》:“科學的春天,已經不可阻擋地走來了,那麽,他還有什麽理由怨天尤人,裹足不前呢?”貶義。用於寫寡斷。
停滯不前、躊躇不前、逡巡不前、如丘而止、奮勇向前、赴湯蹈火、勇往直前、壹往無前。也作“裹足不進”、“頓足不前”。
成語出處:
戰國·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譯文:
戰國·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裹足止步不入秦國。”
例子:敵人發起進攻了,妳還在裹足不前,考慮什麽呢?
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凡百學問,莫不發源於上右,而或則逐漸發達,或則停滯不前,彼停滯焉者,必有為之阻力者也。
例子:時間不會因為壹個人而停滯不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