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駑策蹇 鞭打跑不快的馬、驢。
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嚴格督促,勤奮不息。用作謙詞。
出處:明·張居正《纂修書成辭恩命疏》:“蓋五年於茲,而今始克就,鞭駑策蹇,寧靡寸勞。” 朝經暮史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
壹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朝前夕惕 形容壹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壹點疏忽懈怠。
出處:《易·幹》:“君子終日幹幹,夕惕若厲,無咎。” 朝乾夕愓 指終日勤奮謹慎,不敢懈怠。
出處:語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朝乾夕惕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
形容壹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壹點疏忽懈怠。 出處:《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朝斯夕斯 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恒心。
出處:《三字經》:“朝於斯,夕於斯。” 篤誌好學 篤誌:專心壹誌,立誌不變。
專心致誌,勤奮好學。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焚膏繼晷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
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雞鳴而起 雞叫時就起床。形容勤奮不怠。
出處:《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繼晷焚膏 繼:繼續,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燈燭。
點燃蠟燭或油燈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或工作。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將勤補拙 以勤奮彌補笨拙。
出處: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精進勇猛 原意是勤奮修行。
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出處:《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誌願無倦。”
據鞍讀書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出處:《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刻苦耐勞 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
工作勤奮,經得住繁重的勞累。 囊螢映雪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
後形容刻苦攻讀。 出處:元·賈仲名《蕭淑蘭》第壹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牛角掛書 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
以蒲韉乘牛,掛《漢書》壹帙角上,行且讀。” 牛角書生 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壹帙角上,行且讀。” 勤能補拙 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出處: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 勤學好問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
比喻善於學習。 然糠照薪 燒糠照明。
比喻勤奮學習。同“然糠自照”。
出處:《太平廣記》卷壹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憂,因流寓青、齊間,然糠照薪,俾夜作晝,覽書數千卷。” 然糠自照 然:同“燃”,燒;糠:谷殼。
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好學。
出處:《南史·顧歡傳》:“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後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讀書,或然糠自照。”
燃糠自照 比喻勤奮好學。 出處:《南史·顧歡傳》:“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後倚聽,無遺忘者。
夕則燃松節讀書,或燃糠自照。” 日乾夕惕 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
乾乾,自強不息貌;惕,小心謹慎。 出處:語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上勤下順 勤:勤奮。順:順從,服從。
作領導的勤奮工作,下面的人就會順從他的領導。 手不釋卷 釋:放下;卷:指書籍。
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三國誌·吳書·呂蒙傳》註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手不釋書 猶手不釋卷。
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北史·序傳·李義雄》:“義雄有識悟,勤學,手不釋書。” 夙興昧旦 黎明即起。
形容勤奮。 夙興夜處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奮。同“夙興夜寐”。
夙興夜寐 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
形容勤奮。 出處:《詩經·魏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夙夜不解 形容日夜謹慎工作,勤奮不懈。同“夙夜匪懈”。
夙夜匪解 形容日夜謹慎工作,勤奮不懈。同“夙夜匪懈”。
夙夜匪懈 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謹慎工作,勤奮不懈。
出處:《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壹人。” 韋編三絕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
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夕寐宵興 晚睡早起。
形容勤奮不息。同“夙興夜寐”。
出處:《南史·宋紀上·武帝》:“是故夕寐宵興,搜獎忠烈;潛構崎嶇,遇上履虎;乘機奮發,義不圖全。”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
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業。
2. 關於古人刻苦學習的四 字成語1、懸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戰國策·秦策壹》記載,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太平禦覽》卷三六三引《漢書》說孫敬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後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股:大腿。出 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壹》:“(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例 句清·李漁《比目魚·贈行》:“我~年復年,把銅雀磨穿。”2、廢寢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也說廢寢忘 餐。
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非常勤奮專心。
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 寢,昃晷忘餐。”出 處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例 句總理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
3、牛角掛書 [ niú jiǎo guà shū ] 比喻讀書勤奮。出 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
以蒲韉乘牛,掛《漢書》壹帙角上,行且讀。”4、囊螢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
後形容刻苦攻讀。出 處元·賈仲名《蕭淑蘭》第壹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5、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東晉時,祖逖和劉琨同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勵振作。半夜聽到雞鳴,立即起來舞劍。
語出《晉書·祖逖傳》。後以“聞雞起舞”比喻及時奮發。
出 處宋·松洲《念奴嬌·題鐘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例 句嶽飛從小立下報國誌向,~,苦練武藝,終於成為壹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3. 關於古人刻苦學習的四 字成語懸梁刺骨 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廢寢忘食 十載寒窗 牛角掛書 韋編三絕 映雪囊(náng)螢
壹:懸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
1.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
2.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壹》:“(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3. 示例:我~年復年,把銅雀磨穿。 ◎清·李漁《比目魚·贈行》
二: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1.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2.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3. 示例:壹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誌士。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三: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
1.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2.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3.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四:韋編三絕[ wéi biān sān jué ]
1.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3. 示例:我們提倡~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湧現。
五:囊螢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1. 解釋: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2. 出自:元·賈仲名《蕭淑蘭》第壹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3. 示例:古人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骨的學習精神,實在令我們敬佩。
4. 關於古人學習的四字成語有哪些穿壁引光、刺股讀書、冬寒抱冰,夏熱握火、鈍學累功、頓學累功、
攻苦食淡、攻苦食儉、刮摩淬勵、積雪囊螢、堅苦卓絕、艱苦卓絕、
聚螢積雪、聚螢映雪、絕甘分少、刻苦耐勞、刻苦鉆研、口不絕吟、
匡衡鑿壁、臨池學書、埋頭苦幹、磨礪自強、磨礱淬礪、駑馬十駕、
勤學苦練、深自砥礪、十年寒窗、十年磨劍、孫康映雪、鐵面槍牙、
臥薪嘗膽、銜膽棲冰、宵旰攻苦、懸梁刺股、雪天螢席、引錐刺股、
飲膽嘗血、圓木警枕、鑿壁借光、枕戈嘗膽、枕戈飲膽、誌堅行苦
5. 求幾個關於古代名人勤奮的四字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