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公出外逃亡,到達了鄰國,感慨說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幹政事的時候,沒有壹個不說:‘我們君主聖明!’侍者衛士數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壹個不說:‘我們君王長得美!’朝內朝外都聽不到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君看來,做君王的之所以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話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國但是能夠醒悟,最後得以重振國家。
宋昭公出亡①,至於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②,無不曰:‘吾君聖者!’侍禦③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④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國。 (選自《新序》)
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④者眾也應該是這句
2. 文言文中的論證方法有歸納法、演繹法、比較法(又分為類比和對比(1)歸納法:這是壹種由個別到壹般的論證方法。分完全歸納與不完全歸納。壹般為不完全歸納,使用完全歸納法的較少,如《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壹文。歸納法按照舉例的先後可分為兩種:先列事例後歸納,或得出結論再舉例說明。後者被稱為“例證法”。
(2)演繹法:這是壹種由壹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就形式而言有以下幾種: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主要為三段論。三段論是由壹個***同概念聯系著的兩個前提推出結論的演化演繹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大、小前提有時可為壹項。
(3)比較法:這是壹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分兩類,壹類是類比法,壹類是對比法。前者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進而引出結論,如《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後者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如《朋黨論》。
希望可以幫到妳
3. 求壹篇高考萬能作文議論文人比山高,腳比路長
只要妳有勇氣和膽魄,妳就可以登上珠穆朗瑪峰,那麽世界上的最高點便是妳;只要妳有毅力並且夠健壯,妳就可以走過地球的長度,那麽世界上最長的便不再是赤道的距離,而是妳腳的長度。
——題記
她,是壹個芭蕾演員,出身於舞蹈世家,有著較好的面容和曼妙的舞姿。然而,命運就是這樣作弄人,在壹次車禍中,她失了雙腳。腳,這對於壹個從小對舞蹈熱衷並癡迷的她來說,應該是比生命還更重要的,但是,她卻失去了腳,連走路都成為問題,還怎麽能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呢?怎麽辦?命運之神在她面前橫起了壹道高山,她能攀上它嗎?然而,她就是不向命運低頭,從此輪椅便是她的舞臺,她在這個舞臺上刻苦地訓練著,雖然艱難,但她壹直堅持著,因為要成為優秀的芭蕾演員,就是她的夢,有夢的人生才會美好,腳,不過是夢的壹個支點而已,沒有了腳,輪椅同樣能旋轉。最後,她終於重返芭蕾舞臺,並成為壹名出色的芭蕾演員。她,憑著堅強的意誌,頑強的拼搏精神,終於攀上了那命運之神給她設置的高山。山雖高,但還是敗倒在她的腳下。
他,是拉面館的壹位師傅,十幾年前,他打點行裝,告別父母,出外學習廚藝,希望有朝壹日可以成為萬人註目的焦點。可是,後來壹場怪病,竟奪去了他的味覺。失去味覺,這對於壹個從小立誌成為壹名頂級廚師的他來說,無疑是壹個巨大的打擊,命運之神在他面前也橫起了壹座高山。同樣,他也沒有因此絕望,因為世上道路千萬條,條條道路都能攀上高山,於是,他默默收拾行囊,離開了他夢想的繁華都市,來到小城做起了拉面,他要在這條路上攀上高山。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辦起了面館,並成為當地非常有名的拉面師傅。他屬於繞道而行,但也登上高山,他比山高。
她,是壹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命運之神並沒有關顧她,而是處處設坎折磨她,但她並沒有屈服。在兒子死後,她毅然用她羸弱的雙肩擔起了照顧孫女的重擔,並下定決心壹定要培養孫女上大學。這條路好漫長。她是個文盲,家徒四壁,在變賣了壹切之後還剩下5元錢,可是她會納鞋底呀,於是365個日日夜夜,她便這樣天天納著納著,納完之後就拿去市場賣,賣完之後再買面布料接著納,而她所納鞋底賺的錢,從不舍得用,她說,那是她為孫女存的上大學的錢。最後,經過多年的努力,這樣壹個顫微微的老人終於壹針壹線納出了壹個大學生。這條路是很漫長,但她終於走完了,她的腳比這路更長。
相信自己,人生掌握在妳自己手中,不要在意妳現在的環境,珍珠不是在海水裏,而是在蚌殼中艱難孕育出來的。只要妳有壹顆不平凡的心,並且為之努力,那麽妳就會有壹個不平凡的人生。請記住: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人比山高,腳比路長
4. 快高考了,我的成績還不是很理想,怎麽辦嗎我看到貼吧裏壹些不健康的學習方法大行其道,荼毒壹方。
其實學習本來很簡單,高考更簡單。沒必要翻來覆去地討論、研究。
首先樹立壹些觀念: 1.高考比的不是腦子,而是手;手熟壹切okay,不熟什麽也別談 2.所謂“狀元”智商皆極其平庸,他們靠“自信”取勝 3.有天才,不過天才從來不做題,他們做的是把基本的東西弄熟練,真正解起題來當然得心應手 語文: 語基:《語文基礎知識手冊》《高中語文能力素質訓練》(機械工業出版社)拿下,反復記憶。練好字。
閱讀:社科文閱讀就用《十年高考》,分析題型,記憶熟練。文言文直接閱讀《史記》《漢書》,做筆記,分實詞、虛詞、句法、翻譯。
詩歌、語言運用:《十年高考》,總結。 作文:每天練筆10分鐘,200字,堅持壹年,下筆如有神。
數學: 其實掌握了課本,壹般的數學題就都可以做了。但是我們往往對“掌握”這個詞理解不夠,所謂“掌握”是指這些知識技巧妳都爛熟於心。
沒有任何抵觸與疑問,妳腦中會浮現它們清晰的圖像。課本基礎而簡單,但最基礎的才是最重要的,最簡單的才是最有力量的。
做題時首先要確信自己沒有概念性問題,其次才是技術性問題。而這兩方面都可以在課本上找到,要學會見微知著。
幾條建議:對照考綱,把要求的知識內容自己照課本反復推導4次;再演算例題,註意每題都要總結。然後再做高考試題(那些亂七八糟的輔導書不要買,都是垃圾),也要反復練習,說白了高考考的是熟練。
在這個意義上,高考數學幾乎是文科了。 數學《十年高考》,要精做,做五遍: 第壹遍:先做專題,再做真題,全面排查知識漏洞,不會的就看答案,不要強做,那是自欺欺人; 第二遍,細細品味做法,壹題多解,這步最關鍵; 第三遍,瀏覽全書,回憶,熟練到立即反應解法(1秒之內); 第四遍,以此書為主幹,發散思維,即,這題的本質是什麽,考了什麽知識或思想;再對照章前的考試要求,回憶這些知識都能怎麽命題; 第五遍,隨意練,隨便做題,這時題目已無難易之分;自己出題,試想妳已經是命題人妳還怕什麽。
英語: 1.單項選擇:購買任何壹種此類的專題輔導,然後用半天時間把答案全部抄上,註意不要做!否則妳除了失敗感和錯誤的經驗之外,什麽也得不到。然後妳就反復地看這些題,直到它們都很順眼。
2.完型與閱讀: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大量閱讀 閱讀過程中及時勾出長句(是指妳第壹遍沒讀懂的句子)、生詞,記在本上,反復記憶 3.英語能力與素養 用英語替代漢語思考,即使速度慢也要堅持;每天用英語寫作150詞,用上妳今天學得的生詞 理綜: 物理:課本壹定要細看,高考要考的上面全了。如果認真看過並且完全理解,高考滿分基本沒有問題。
再選壹本綜合的書,推薦《十年高考》,不推薦《五三》,上面的問題做熟(熟是指看到題不用思考就知道做法),那麽妳壹定沒問題了。 化學:課本無用,太雜亂。
直接做歷年高考題,反復做5遍,總結各類解題技術(很少),滿分可以保證。 生物:課本看10遍,高考題20套就無問題。
====================================================我的經驗:教妳怎麽快速提高成績! chongsheng222 1樓我是壹山東考生,現在高三,在年級裏還不是最好的,壹般不出前三。我寫出我學習的經驗來,讓大家***勉。
為了讓大家能更快的提高成績,其中對別人的經驗也有所歸納借鑒, 壹)語文:每天練筆十分鐘,二百字,堅持壹年,下筆如有神! 作文練習的最佳方法是熟悉模式,模仿滿分作文,背誦精美語段,非常有效!寫作文要先寫提綱。 二)數學:《十年高考》做五遍,不會的就看答案,不要強做,強做只會浪費時間,要註意壹題多解,這點十分重要。
課本至少要做三遍,這比做很多的資料都有用!高考考的就是課本!大多數題高考都是課本上的題演變出來的 千萬不要跳進題海,只會淹死。 三)英語:找壹本語法書或單選書,把答案全填上,不要做,反復看這些題,直到看得非常順眼為止。
完型與閱讀理解,要大量閱讀,及時把不會的單詞和壹時看不懂的長句記下來,記在筆記本上,反復記憶。 每天寫作二百詞,用上新學習的詞。
閱讀要有整體意識和中心意識,先看題再做題。 聽力,凡是對話裏談論的事壹般都向壞的方面發展,如男方問女方考試難不難,女方肯定說難。
男方邀請女方去吃飯,女方壹般不會去。 關於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選項中照抄原文或者是似乎照抄的不是答案,而用同義詞替換了的是答案。
選項中表達意義較具體,也就是句子比較長的不是答案,而概括性的,抽象的是答案。 選項中有絕對語氣的可能不是答案,如never.must.merely(僅僅)。
而含could.might等的是答案。 考察詞義或同義詞的題,選項中含義與被考單詞相近的壹般不是答案,因為考的多是被考單詞的偏僻詞義 關於閱讀理解,每天要兩篇,壹篇精讀壹篇泛讀,所謂精讀就是把每個單詞的意思都要弄明白,泛讀就是理解大意,講求速度,捉摸技巧。
完型也要壹篇。 單詞,這個不要拿出整塊的時間去背,而是要用零碎時間去背,背了之後要回顧。
每天都要閱讀壹定量的英語短文,不是看,是讀,這樣可以培養。
5. 11晏子使楚用寫事六要素歸納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記敘文六要素壹般指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晏子使楚》本文的六要素:
1、時間:春秋末期
2、地點:楚國
3、人物:晏子、楚王
4、起因:楚王想侮辱晏子
5、經過: 三次鬥智
(1)鉆狗洞——是狗國——只好打開城門
(2)沒人才——下等國——只好陪著笑
(3)沒出息——強盜國——只好賠不是
6、結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相關知識:
1、《晏子使楚》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想侮辱他和齊國,晏子以智慧取勝的三件事,贊揚了晏子智慧過人,熱愛祖國的高尚品格。
2、《晏子使楚》主要內容
本篇課文節選自《晏子春秋》,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以智慧取勝楚王的三個事例。
3、《晏子使楚》段落大意
本文按故事發展的經過,可分為三段:
第壹段(第1~2小節):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顯示國威,要侮辱晏子。
第二段(第3~5小節):寫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憑自己的聰明才智給予有力反駁。
第三段(第6小節):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6. 初中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第壹篇是六言六蔽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1)矣乎?”對曰:“未也。”
“居(2)! 吾語女。好仁不好學(3),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學,其蔽也蕩(4);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5);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6);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註釋(1)六言六蔽:六言指下文說的仁、智、信、直、勇,剛六種品德,六蔽指與言想對的愚、蕩、賊、,絞、亂、狂。蔽同 “弊”。
(2)居:坐。(3)不好學:指不學就不能明理,不能把握好“六 言”的分寸,所以會出現“六蔽”。
(4)蕩:指無所適從。(5)賊:害。
(6)絞:尖刻刺人。全文翻譯:孔子說:“仲由!妳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嗎?”子路回答:“沒有。”
孔子說:“來坐下!我告訴妳。喜好仁德卻不喜好學 習,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聰明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容易放蕩不羈;喜好信實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拘於小信而賊害自己;喜好直率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學習,弊病是搗亂闖禍;喜好剛強而不喜好學習,弊病是狂妄自大。”
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仲由!妳聽過有六種品德就有六種弊病嗎? (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愛仁德,卻不愛學問,它的弊病就是容易被人愚弄。
2、本段話裏,孔子闡述了壹個什麽見解?(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喜歡學習,才能避免具有某種優秀品德的同時存有某種弊端。 這裏所談的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古成語稱為“六言六蔽”。
仁、智、信、直、勇、剛都是好品德,都是我們應該喜好而加以修養的。但是,如果不通過學習而明白事理,通權這變地把握其實質,便很容易偏執壹隅,造成危害,從而由“六言”(六種美好的品德)變成“六蔽”。
這種事例,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時期為例,宋國和楚國在弘這個地方開戰,楚軍正在渡河時,宋軍中有將 建議沖鋒過去消滅楚軍。
可宋襄公為了表示“仁”,說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軍完全渡過河列好陣以後才開戰。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因傷腿而送了命。
這是“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東郭先生與狼”的寓言故事,實№上也是說的“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的道理。
東郭先生對狼講仁慈,講信用,結果拼命害了自己。這些教訓都是非常深刻的。
推而廣之,“六言六蔽”實際上就是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反對理論脫離實際。而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權達變,掌握精髓和實質。
這是需要我們特別加以註意的。這樣的回答符合妳的要求麽 ?。
7. 初中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第壹篇是六言六蔽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1)矣乎?”對曰:“未也。”“居(2)! 吾語女。好仁不好學(3),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學,其蔽也蕩(4);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5);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6);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註釋(1)六言六蔽:六言指下文說的仁、智、信、直、勇,剛六種品德,六蔽指與言想對的愚、蕩、賊、,絞、亂、狂。蔽同 “弊”。(2)居:坐。(3)不好學:指不學就不能明理,不能把握好“六 言”的分寸,所以會出現“六蔽”。(4)蕩:指無所適從。(5)賊:害。 (6)絞:尖刻刺人。
全文翻譯:孔子說:“仲由!妳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嗎?”子路回答:“沒有。”孔子說:“來坐下!我告訴妳。喜好仁德卻不喜好學 習,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聰明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容易放蕩不羈;喜好信實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拘於小信而賊害自己;喜好直率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學習,弊病是搗亂闖禍;喜好剛強而不喜好學習,弊病是狂妄自大。”
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仲由!妳聽過有六種品德就有六種弊病嗎?
(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愛仁德,卻不愛學問,它的弊病就是容易被人愚弄。
2、本段話裏,孔子闡述了壹個什麽見解?(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喜歡學習,才能避免具有某種優秀品德的同時存有某種弊端。
這裏所談的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古成語稱為“六言六蔽”。
仁、智、信、直、勇、剛都是好品德,都是我們應該喜好而加以修養的。但是,如果不通過學習而明白事理,通權這變地把握其實質,便很容易偏執壹隅,造成危害,從而由“六言”(六種美好的品德)變成“六蔽”。這種事例,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時期為例,宋國和楚國在弘這個地方開戰,楚軍正在渡河時,宋軍中有將 建議沖鋒過去消滅楚軍。可宋襄公為了表示“仁”,說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軍完全渡過河列好陣以後才開戰。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因傷腿而送了命。這是“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東郭先生與狼”的寓言故事,實№上也是說的“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的道理。東郭先生對狼講仁慈,講信用,結果拼命害了自己。這些教訓都是非常深刻的。
推而廣之,“六言六蔽”實際上就是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反對理論脫離實際。而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權達變,掌握精髓和實質。這是需要我們特別加以註意的。
這樣的回答符合妳的要求麽 ?
8. 逍遙遊原文1 文言歸納原文1 北冥有魚①,其名為鯤②。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齊諧》者⑧,誌怪者也⑨。《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⑩,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裏(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19),而後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è)者(21),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tiáo)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xuè)起而飛(23),搶(qiāng)榆枋(fāng)(24)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26)?”適莽蒼者(27),三餐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裏者,宿舂(chōng)糧(30);適千裏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31)! 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shuò)(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發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為鯤。
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43),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44),絕雲氣(45),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7),翺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
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壹官(50)、行比壹鄉(51)、德合壹君、而征壹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58)。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禦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後反(61)。彼於致福者(62),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禦六氣之辯(65),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聖人無名(69)。
註釋1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鯤(kūn):上古傳說中的大魚 ③鵬:本為古“鳳”字,這裏用表大鳥之名。 ④怒:奮起,這裏指鼓起翅膀。
⑤垂:邊遠;這個意義後代寫作“陲”。壹說遮,遮天。
⑥海運:海水運動,這裏指洶湧的海濤;壹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徙:遷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齊諧:書名,出於齊國。
壹說人名。 ⑨誌:記載。
⑩擊:拍打,這裏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 (11)摶(tuán):環繞而上。
壹說“摶”當作“搏”(bó),拍擊的意思。扶搖:又名叫飆,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
12)去:離,這裏指離開北海。息:風。
“去以六月息者也”也可譯為憑借六月的大風離開,此時“以”:憑借,“息”:大風 (13)野馬: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
(14)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
息:這裏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生的氣息。 (16)極:盡。
(17)覆:傾倒。坳(ào):坑凹處,“坳堂”指廳堂地面上的坑凹處。
(18)芥:小草。 (19)斯:則,就。
(20)而後乃今:意思是這之後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憑”,憑借。
(21)莫:這裏作沒有什麽力量講。夭閼(è):又寫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攔。
“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的倒裝。 (22)蜩(tiáo):蟬。
學鳩:壹種小灰雀,這裏泛指小鳥。 (23)決(xuè):通作“翅”,迅疾的樣子。
(24)搶(qiāng):觸、碰。“搶”也作“槍”。
榆枋:兩種樹名。“ 搶榆枋而止”另有版本也作“搶榆坊而止”。
(25) 控:投下,落下來。 (26) 奚以:何以。
之:去到。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27) 適:往,去到。莽蒼: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三餐:壹日的意思。意思是只需壹日之糧。
反:返回。 (29)猶:還。
果然:飽的樣子。 (30)宿:這裏指壹夜。
(31)之:這。二蟲:指上述的蜩與學鳩。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
晦朔:壹個月的最後壹天和最初天。壹說“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35)冥靈:傳說中的大龜,壹說樹名。
(36)大椿:傳說中的古樹名。 (37)根據前後用語結構的特點,此句之下當有“此大年也”壹句,但傳統本子均無此句。
(38)彭祖:古代傳說中年壽最長的人。乃今:而今。
以:憑。特:獨。
聞: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