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高中成語故事典故

高中成語故事典故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1:後起之秀

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祟。他的舅父範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有壹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誌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

他年齡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壹言不發。張玄見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壹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後,範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妳為什麽不好好與他談談?’’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談嘛。”範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贊起外甥來了:“妳這樣風流俊逸,真是後來的優秀人才。””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2:安步當車

戰國時,齊國有壹個叫顏黜的人。齊宣王在召他進宮的時候。顏黜走到殿前的階梯時,見宣王正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往前走了。宣王見了很奇怪,就說:“顏黜,過來吧!”顏黜聽到後,不僅壹動未動反而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他的大臣對顏黜嚷到:“大王是君主,妳是臣民,大王可以叫妳過來,妳怎麽可以讓大王過去呢?”顏黜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齊宣王很生氣的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黜馬上接著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宣王說:“妳說這話有根據嗎?"

顏黜神色自若地說:“當然有,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下過這樣兩道命令:‘誰敢在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格殺勿論!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為萬戶侯。'由此看來,壹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壹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壹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後您就住在我這裏,我保證您有肉吃,有車乘,衣著華麗。”

顏黜卻辭謝說:“玉,原來產於山中,如果壹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願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顏黜說完,就告辭而去。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3:壹暴十寒

戰國時,有個叫孟軻的人,大家稱他為孟子。孟子善於通過打比方來發表議論。

當時,有人指責孟子不盡力幫助齊王。孟子便解釋說:“比如說,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陽下曬十天,然後再把它放在陰冷的地方凍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強的植物也會死。我見到齊王的機會少之甚少,即使給了他些良好的影響與幫助,我壹離開,壹些和我主張不同的人,又帶給他許多不好影響。我怎麽能使齊王的思想、品質好起來呢?”

另註:“壹暴十寒”的註音為yi pu shi han ,“壹暴十寒”是壹個固定的成語,“壹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固定的,不能用“曝”這個字。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4:漁人得利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遊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壹只河蚌在岸上夾住壹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後被壹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並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5:七縱七禽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為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撤軍時,南方彜族首領孟獲糾集殘兵余勇來襲擊蜀軍。雙方壹交鋒就活捉孟獲。諸葛亮從大局出發放他回家。孟獲先後七次被捉住,最終真心歸順蜀國。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6:逾淮之橘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見他矮小就嘲笑他,抓壹個小偷說是齊國人。晏嬰回答說:“人們都知道橘樹逾淮為枳,齊國人到楚國來成為小偷,環境改變而已。”巧妙地應對楚王。楚王刮目相看,改用高規格接待他。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7:驛使梅花

南北朝時期,陸凱與範曄是很好的朋友,兩人經常書信往來。壹年早春,陸凱遇到去長安的驛使,就折下壹枝盛開的梅花,托信使帶給遠在長安的範曄,並作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壹枝春。”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8:揠苗助長

從前,在壹個村子裏住著壹個人,他有很大壹塊地,他在地裏全種上水稻。他把小苗苗種了下去,今天看看,小苗苗沒長高,明天看看,小苗苗還是沒長高。這個人著急起來,他想:“小苗苗總是長不高,我應該把小苗拔高壹點兒吧。”

於是,第二天,他壹大早就起床了,到地裏開始拔小苗苗,小苗很多,他拔了壹天,累得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回到家裏,對家裏人說:“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總算幫小苗苗長高壹點兒了。”他的兒子不知道爸爸是什麽意思,就跑到田裏去看,結果所有的小苗苗都死了。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了急於要把壹件事情辦好,可是采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結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說他是“揠苗助長”。

高中語文成語故事9:盲人摸象

大街上有人牽過壹頭大象。四個瞎子聽見了,都想知道這奇怪的野獸是個什麽樣兒。可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

有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長牙齒。他說:“我知道了,原來大象就跟又粗又長的蘿蔔壹個樣兒。”另壹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他說:“不,大象就跟大簸箕壹個樣兒。”第三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說:“不像簸箕,也不像蘿蔔,大象就跟舂[chōng]米的木棒壹個樣兒,不過粗壹點兒罷了。”第四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說:“妳們都錯了,大象就像壹根繩兒。”大象到底是什麽樣兒的呢?四個瞎子爭了半天,結果還沒弄清楚。

“盲人摸象”和“瞎子摸象”都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有人觀察事物,只看到了事物的壹小部分,就自以為看到了整個事物,可以說他是“盲人摸象”或“瞎子摸象”。

整理:zhl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