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高震主
gōng gāo zhèn zhǔ
解釋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2、功烈震主
gōng liè zhèn zhǔ
解釋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指臣下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出處宋·李覯《袁州州學記》:“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
2. 帶有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多元輸入法(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輸入 x 打出有字,即見大量以“有”開頭的四字成語。例如:
有感而發;有話要說;有識之士;有神論者;有福同享;有話好說;有說有笑;有聞必錄;有害無益;有益無害;有案可查;有頭有尾;有容乃大;有意為難;有意無意;有章可循;有言在先;有史以來;有利時機;有利可圖;有利條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有無必要;有職無權;有職有權;有壹點兒;有兩下子;有令即行;有償新聞;有傷和氣;有償服務;有償使用;有傷風化;有令不行;有何不可;有償轉讓;有何特長;有法必依;有法不依;有法可依;有滋有味;有活力地;有據可查;有口皆碑;有口無心;有口難言;有口難辯;有口難分;有口難開;有鑒於此;有腳陽春;有幾件事;有膽有識;有眼無珠;有目***睹;有目***賞;有驚無險;有恃無恐;有弊有利;有誌竟成;有增無減;有教無類;有誌於此;有聲有色;有苦難言;有期徒刑;有所發展;有所區別;有所突破;有所準備;有的放矢;有所創造;有所作為;有所提高;有所不為;有血有肉;有所改善;有功之臣;有理有據;有根有據;有機可乘;有禁不止;有權有勢;有根有據;有板有眼;有棱有角;有名無實;有備無患;有條不紊;有條有理;有求必應;有朝壹日;有求於人;有夫之婦;有始無終;有加無已;有錢有勢;有生力量;有勇無謀;有己無人;有難同當;有勇有謀;有張有弛;……。
3. 四字成語有哪些既是四個字的成語,又是含四字的成語,兩不誤——
再三再四、臂有四肘、楚歌四合、楚歌四面、楚歌四起
烽火四起、家徒四壁、街坊四鄰、九州四海、九洲四海
狼煙四起、六通四辟、六通四達、名揚四海、囊括四海
三病四痛、三長四短、三從四德、三翻四復、三翻四覆
三反四覆、三老四少、三鄰四舍、三朋四友、三妻四妾
三親四眷、三清四白、三求四告、三三四四、室徒四壁
四百四病、投諸四裔、危機四伏、微機四伏、文房四寶
文房四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藝、五湖四海
五零四散、五洲四海、眼空四海、揚名四海、壹謙四益
誌在四方、誌在四海、遮三瞞四、重三叠四、重三疊四
捱三頂四、巴三覽四、巴三攬四、半三不四、不三不四
差三錯四、朝三暮四、倒三顛四、低三下四、顛三倒四
調三惑四、調三窩四、調三斡四、丟三拉四、丟三落四
丟三忘四、橫三豎四、橫三順四、接三連四、狂三詐四
拉三扯四、連三並四、連三接四、拿三搬四、偏三向四
欺三瞞四、牽五掛四、三三四四、說三道四、挑三撥四
挑三豁四、挑三揀四、挑三檢四、挑三嫌四、條三窩四
推三推四、推三阻四、言三語四、
4. 四字成語功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功”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
1、功標青史[gōng biāo qīng shǐ]: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為青史。功勞記在史書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績。
2、功成名遂[gōng chéng míng suì]:遂:成就。功績建立了,名聲也有了。
3、功成行滿[gōng chéng xíng mǎn]: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圓滿。
4、功德圓滿[gōng dé yuán mǎn]: 比喻舉辦事情圓滿結束。
5、功成身退[gōng chéng shēn tuì]: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後,自行隱退,不再復出。
6、功高蓋世[gōng gāo gài shì]:功勞極大,當代沒人能比。
7、功行圓滿[gōng xíng yuán mǎn]: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圓滿。
8、功德無量[gōng dé wú liàng]:世界各地:功業和德行;無量:無法計算。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來稱贊做了好事。
9、功虧壹簣[gōng kuī yī kuì]: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壹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後壹點沒能完成。
10、功成名就[gōng chéng míng jiù]: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11、功高震主[gōng gāo zhèn zhǔ]: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功:gōng
釋義
1.勞績,成績,與“過”相對:~勛。~績。論~行賞。徒勞無~。~德無量(liàng)。~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2.成就,成效:成~。~能。~虧壹簣。事半~倍。急~近利。 3.物理學上指用力使物體移動的工作,等於力乘移動的距離:~率。 4.本領,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名〉
(會意。從力,工聲。“工”亦兼表字義,表示用力從事工作。本義:功績,功業;功勞)
同本義
功,以勞定國也。——《說文》
國功曰功。——《周禮·司勛》
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史記·項羽本紀》
相關詞語:緒功、鉅功、無功、效功、起功、內功、費功、戰功、霸功、儁功。
5. 帶祖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光宗耀祖、認祖歸宗、數典忘祖、開山鼻祖、列祖列宗
壹、光宗耀祖
解釋:宗:宗族;祖:祖先。指子孫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榮耀。
出自:元·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壹舉登科,榮宗耀祖。”
譯文:“今天有幸能夠壹舉登上科,榮宗耀祖。”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光前裕後、榮宗耀祖、顯祖榮宗、耀祖光宗
反義詞喪權辱國、羞辱門楣、奇恥大辱
二、認祖歸宗
解釋:尋認祖先,並歸還本宗;喻指回歸故土。
出自: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只為認祖歸宗,遲眠早起,登山涉水,甫能勾到庭幃。”
譯文:“我只是被認祖歸宗,遲睡早起,登山渡水,甫能勾到庭幃。”
三、數典忘祖
解釋: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譯文:“籍父親他沒有後代嗎!幾典而忘記了祖宗。”
近義詞邯鄲學步、崇洋 *** 、數禮忘文
反義詞越鳥南棲、飲水思源、溫故知新
四、開山鼻祖
解釋:比喻壹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出自:孫犁《關於中篇小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開山老祖、開山祖師、開山始祖
五、列祖列宗
解釋:指歷代祖先。
出自: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九》:“自然株連著化為妄想,理合不分首從,全踏在朝靴底下,以列祖列宗的成規。”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歷代祖先
反義詞子孫後代
6. 定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壹言為定、堅定不移、心神不定、痛定思痛、舉棋不定
壹、壹言為定
解釋:壹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出自: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壹言已定,妳再不必多疑了。”
譯文:“程嬰,我壹句話已經確定,妳再不必多疑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指說話算數
近義詞力排眾議、壹諾千金、言而有信、說壹是壹、駟馬難追、壹言九鼎、說壹不二、三緘其口
反義詞信口雌黃、口血未幹、壹言難盡、墨沈未幹、口說無憑、出爾反爾、自食其言、背信棄義、言而無信
二、堅定不移
解釋:移:改變,變動。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出自:《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譯文:“推心置腹地信任,堅定不移,就不必憂慮天下不理呢?!”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天長地久、矢誌不移、堅貞不屈、南山可移、毫不動搖、堅貞不渝、堅韌不拔、堅忍不拔、海枯石爛、海誓山盟、砥柱中流、百折不撓、百折不回、堅持不懈
反義詞喜新厭舊、動搖不定、遊移不定、隨波逐流、虛無縹緲
三、心神不定
解釋:定:安定。心裏煩躁,精神不安。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十三回:“便把豐兒等支開,叫劉老老坐在床前,告訴他心神不寧,如見鬼的樣子。”
譯文:“就把豐兒等支開,叫劉老老坐在床前,告訴他心神不寧,就像見到鬼的模樣。”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的心情
近義詞心亂如麻、寢食不安、失張失智、意馬心猿、三翻四復、心神不寧、局促不安、猶豫不決、七上八下、三心兩意、人心惶惶、六神無主、心猿意馬、跟魂不守舍、優柔寡斷、方寸已亂、魂不守舍、心神恍惚、心如懸旌、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怦然心動
反義詞心神專註、鎮定自若、聚精會神、全神貫註
四、痛定思痛
解釋: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出自:唐·韓愈《與李翺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譯文:“現在就考慮的,如果痛定的人,想在疼痛的時候,不知道怎麽能從之處。”
語法:復雜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表示受挫折後的教訓
近義詞悲痛欲絕、切膚之痛、柔腸百結、痛不欲生、不堪回首
反義詞悠然自得、至死不悟
五、舉棋不定
解釋:拿著棋子,不知下哪壹著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
譯文:“下棋的舉棋不定,不盡的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首鼠兩端、當斷不斷、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猶豫不定、當機不斷、遲疑不決、遊移不定
反義詞破釜沈舟、毫不動搖、堅韌不拔、斬釘截鐵、當機立斷、孤註壹擲、破釜焚舟、堅忍不拔、死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