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表示俗語的詞語

表示俗語的詞語

成語故事

壹、含有歷史故事或人物的成語

1、破釜沈舟

破釜沈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返顧。典故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戰。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鍋,渡江後鑿破船只,只帶三天幹糧.最後在巨鹿大敗秦。

2、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表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春秋時期,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受屈辱伺候夫差三年後,夫差才把他送回越國。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報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等待時機反擊吳國。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所以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又在屋裏掛了壹只苦膽,他不時會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最終越國強大了起來,滅了吳國。

3、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典出自史記。講的是廉頗覺得自己身為趙國第壹武將,出生入死,戰功顯赫,見藺相如並沒有任何功勞,卻職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氣,就總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但是藺相如知道後故意躲著他。別人問他是不是害怕廉頗。藺相如就說自己面對秦王都毫不懼怕,又怎麽會怕廉頗。只是擔心將相失和,會影響到國家,所以才躲著走。後來廉頗知道了,覺得羞愧。就赤裸上身,背負荊條去請求藺相如的原諒。結果自然是兩人化敵為友,***同輔佐趙王,為趙國贏得幾十年的安定,成為壹段佳話。

4、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形容壹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壹只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問各位大臣。不敢違背趙高意願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

5、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指比喻熟練有把握,心中有數。北宋時候,有壹個著名的畫家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他為了畫好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裏頭鉆來鉆去。正是因為對竹子形態等有了細致入微的了解和認識,所以畫竹子的時候不用草圖,可以直接畫好。

6、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即時奮起。晉代的祖逖是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壹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壹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壹年四季從不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7、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表示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典出自《史記》。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於他。趙括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軍事家,認為自己已經是天下無敵了。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8、沈魚落雁

沈魚落雁表示形容女子容貌美麗。“春秋時期,越國傾國傾城的美女西施在故鄉溪邊浣紗時,溪中遊動的魚兒見了她都羞愧得沈入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漢元帝時絕色美女王昭君在她出塞嫁給匈奴王時,天空飛過的大雁驚訝她的美麗,忘了飛行跌落到樹林裏。

9、拋磚引玉

拋磚引玉比喻先發表粗淺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高見。唐朝有個叫趙嘏的人,寫得壹手好詩,就連著名詩人杜牧也十分贊賞。當時有個叫常建的詩人,也很欣賞趙嘏的才能。壹天,常建聽說趙嘏要到靈巖寺去遊覽,便先到了寺裏,在墻上寫了兩句詩,希望能引出趙嘏的詩來。果然,趙嘏看到墻上的詩句後,覺得很好,便順手續了兩句,使它成為壹首完整的詩。

10、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表示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繡。時值盛夏,行軍途中戰士們異常幹渴。曹操靈機壹動,大叫:“前方有壹梅林,結滿了酸甜的梅子。”戰士們口生唾液,於是不渴。

11、懸梁刺股

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晉時,有壹個叫孫敬的人,勤奮好學,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侯到了三更半夜的時侯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影響學習,他找來壹根繩子,壹頭綁在自已的頭發上,另壹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這樣讀書打瞌睡的時侯只要頭壹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2、毛遂自薦

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趙國向楚國求助,趙王派平原君招募20人去楚國說服楚王,排除當時險境,已經得到19人,還差壹人,隨後毛遂自己向平原君推薦。到了楚國,毛遂以自己高超的口才把楚王說得心服口服,答應出兵幫助趙國。

13、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

14、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比喻退讓和回避。

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他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把軍隊撤九十裏。後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裏。

註: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裏為壹舍。

15、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現用來 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匡衡小時候喜歡讀書,家窮買不起蠟燭.壹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將墻壁裂縫處鑿出壹個小孔.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壹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16、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意思是去掉舊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

東吳的呂蒙,20多歲就已成為名將,但出身貧賤,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吳主孫權的啟發下,在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空隙時間努力讀書。隨著知識領域的不斷擴大,見解也日益深刻。軍師魯肅領兵經過呂蒙駐地,以為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結果魯肅前去看望,呂蒙真的進步很大。

17、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壹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劉備很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統壹國家。壹天,三人來到隆中,但諸葛亮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不高興地回去了。後來劉備打算三訪諸葛亮。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裏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這時,諸葛亮在午睡,為了不打擾他,劉備恭敬地在臺階下等候。諸葛亮醒來,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便答應與劉備***圖大業。

18、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楚國有壹件叫和氏璧的寶玉,被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國丞相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壹定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使計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19、金屋藏嬌

金屋藏嬌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作婦。後指特別寵愛某美貌女子。

漢武帝劉徹與陳阿嬌青梅竹馬,還是幼年的時候,他的祖母竇太後問他長大要娶壹個什麽樣的媳婦,他說要娶表姐阿嬌為妻並為阿嬌蓋壹座金屋子。 漢武帝坐上皇位之後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他真的為阿嬌備下了壹坐金碧輝煌的宮殿,並冊封她為皇後。

20、東窗事發

東窗事發比喻陰謀已敗露,將被懲治。傳說秦檜殺害嶽飛時,曾與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定計。秦檜的陰謀敗露後,被捕入獄,在牢獄裏受苦,王氏給他作道場,並派道士去探訪他。他對道士說:請告訴夫人,東窗下的密謀已經暴露了。

二、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

1、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指禍福在壹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古代有壹個精通術數的人。壹天他家的馬不知為什麽逃到胡人那邊去了,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幾個月,他那匹馬竟然帶領著壹群胡人的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禍害嗎?”他兒子喜歡騎馬,有壹天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壹年,胡人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去打仗,絕大多數都死在戰場。他兒子就因為腿瘸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2、坐井觀天

坐井觀天用來比喻和諷刺眼界狹窄或學識膚淺之人。

壹只青蛙坐在井裏,壹只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妳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壹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麽大,還用飛那麽遠嗎?”

小鳥說:“妳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壹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妳是弄錯了。不相信,妳跳出井口來看壹看吧。”

3、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比喻事物已發生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待問題。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意。

說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小心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到處尋找都沒找到。

4、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含貶義,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老虎尋找食物,結果抓到壹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上帝派我來做野獸們的首領,現在妳吃掉我,是違背上帝的命令。妳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妳前面走,妳跟在我後面,看野獸們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貍的話有道理,所以就和它壹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而是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

5、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壹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裏翻土.突然,他看見有壹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裏竄出來,撞死在樹上,農民很高興,他壹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壹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種地了。每天,他就躺在樹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上來。但農民再沒有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莊稼卻死了了。

6、揠苗助長

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本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壹位古代宋人為了使自己田地裏的禾苗長得快,便將禾苗往上拔,結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

7、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講的是虛偽的葉公對外宣傳喜歡龍,在家裏的裝飾上、壁畫、用具上都雕刻或鑲嵌上龍的紋飾,人們也認為其癡迷於龍,這件事感動了天上的真龍,真龍現了真身去見葉公,葉公嚇得落荒而逃,於是葉公喜歡龍的偽裝,不擊而破。

8、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貴族範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壹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鐘砸碎,剛壹砸,鐘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以為這樣別人也聽不到了。

9、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講述了壹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

10、畫蛇添足

畫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無益。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壹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壹個人喝則有余.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壹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壹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妳怎麽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他的酒。

11、濫竽充數

濫竽充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充數,或是以次充好,又是用作自謙之辭。

齊宣王讓人吹竽,壹定要三百人壹起吹奏。不會吹竽的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用數百人的糧食來供養他。齊宣王死後,齊湣王繼承王位,齊湣王喜歡聽壹個壹個地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12、亡羊補牢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從前,有人養了壹圈羊。壹天早晨,他發現少了壹只羊,仔細壹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壹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壹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壹只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13、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擾。

應郴請杜宣飲酒,掛在墻上的弓映在酒杯裏,杜宣以為杯中有蛇,疑心喝下了蛇,心中十分憂慮就生病了,應郴聽說杜宣生病後來看望杜宣,說明了事情的真相,杜宣看到墻上的弓後病就好了。

14、買櫝還珠

買櫝還珠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買者取舍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

楚國有個商人,在鄭國賣珠寶。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壹只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熏了用桂椒調制的香料,又裝飾上美玉、翡翠。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裏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吧。

15、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人們不要為壹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

杞國有個人擔心天塌下來,吃不好飯,睡不著覺,有個智者從天體構成對他進行了開導,最終解釋了他的疑惑。

16、余音繞梁

余音繞梁意思是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余音回旋不絕,常用來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我國古時有壹位擅長唱歌的人叫韓娥。壹次她經過齊國,因路費用完,便在齊國都城的雍門賣唱籌錢。韓娥聲音清脆嘹亮,婉轉悠揚,十分動人。這次演唱,轟動全城。唱完以後,聽眾還聚在雍門,徘徊留戀,不肯散去。

17、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據史書記載,漢武帝派使節到西南。經過壹年多的艱難跋涉,大漢國使者才到達滇國,見到滇王。滇王曾不無炫耀地探詢:“大漢與我誰大?”之後,漢使輾轉到達夜郎國,夜郎王多同也發出了“大漢與我誰大”相同的問話。

18、驚弓之鳥

驚弓之鳥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壹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從前,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臺下,他們看見壹只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為大王表演壹個拉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魏王說:“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麽高的水平嗎?”更羸說:“可以。” 過了壹會兒,有壹只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不用箭,拉了壹下弦,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驚嘆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解釋說:“這是壹只有傷的鳥!”魏王更納悶了:“先生憑什麽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淒厲。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鳴聲淒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愈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壹聽見弓弦響聲便奮力向上飛,引起舊傷進裂,才跌落下來的。”

19、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比喻不能只看到事物的壹部分,而應看全局,那樣才能全面和真實的了解事物的情況 。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麽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壹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蔔。”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壹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妳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麽大,它只不過是壹根草繩。”原來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樣子。實際上他們壹個也沒說對。

20、黔驢技窮

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壹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從前貴州沒有毛驢,有壹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壹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現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後慢慢地靠近毛驢,被毛驢大叫嚇了壹跳,最後發現毛驢只能用蹄踢,再也沒有別的本事就跳上去飽餐壹頓。

俗語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不比不知道,壹比嚇壹跳

不打不相識 不費吹灰之力

不分青紅皂白 不管三七二十壹

不見棺材不落淚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怕壹萬,就怕萬壹 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拆東墻,補西墻 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

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 車到山前必有路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 吃著碗裏的,望著鍋裏的

醜話說在前頭 船到橋頭自然直

此地無銀三百兩 此壹時,彼壹時

聰明壹世,糊塗壹時 打開天窗說亮話

打破砂鍋問到底 打腫臉充胖子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樹底下好乘涼

刀子嘴,豆腐心 得饒人處且饒人

低頭不見擡頭見 多壹事不如少壹事

躲得了初壹,躲不了十五 惡人先告狀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放長線釣大魚

肥水不流外人田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風裏來,雨裏去

佛燒壹炷香,人爭壹口氣 福不雙降,禍不單行

幹的早不如幹的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剛出狼窩,又入虎口 胳膊擰不過大腿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關鍵時刻掉鏈子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諺語

1.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2.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

3.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4.傷筋動骨壹百天

5.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7.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8.狹路相逢勇者勝。

9.笑壹笑,十年少;愁壹愁,白了頭。

10.擒賊先擒王。

11.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2.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4.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15.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6.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17.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18.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0.有誌者事竟成

21.有誌者事竟成

22.摸著石頭過河

2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4.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5.壹波未平,壹波又起

2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27.瞎貓碰上死耗子

28.百尺竿頭,更進壹步。

29.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3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歇後語

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3、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4、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5、打破砂鍋--------問到底 6、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7、虎落平陽--------被犬欺 8、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9、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淺

11、大海撈針--------沒處尋 12、竹籃打水--------壹場空

13、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14、豬鼻子裏插蔥--------裝象

15、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16、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17、錦上添花--------好上加好 18、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19、芝麻開花--------節節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點燈--------白費蠟 22、兔子尾巴--------長不了

23、偷雞不成--------蝕把米 24、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車--------誰敢

27、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28、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9、墻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30、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31、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32、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34、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35、貓哭耗子--------假慈悲 36、餃子破皮--------露了餡

37、扁擔挑水--------壹心掛了兩頭 38、對牛彈琴--------白費勁

39、八仙聚會--------神聊 40、猴子撈月亮--------空忙壹場

41、板上訂釘--------跑不了 42、瞎子戴眼鏡--------裝飾

43、草把做燈--------粗心(芯) 44、搟面杖吹火--------壹竅不通

45、菜刀切豆腐--------兩面光 46、趕鴨子上架--------吃力不討好

47、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48、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49、關公走麥城--------驕必敗 50、鐵打的公雞--------壹毛不拔

51、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53、腳踏西瓜皮-----滑到哪裏是哪裏 54、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7、門縫裏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59、潑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61、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63、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6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66、王八吃秤砣--------鐵了心

67、歪嘴講故事--斜(邪)說 68、小蔥拌豆腐--------壹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70、周瑜打黃蓋--------兩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