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根據成語典故,在橫線上寫出歷史人物名稱

根據成語典故,在橫線上寫出歷史人物名稱

根據成語典故,在橫線上寫出歷史人物名稱

__曹植_____煮豆燃萁

____嶽飛___精忠報國

____李白___鐵杵成針

____項羽___四面楚歌

根據成語典故在橫線上填出歷史人物1._____指鹿為馬 2.______破斧沈舟 3._______背水壹戰

--- 指鹿為馬 --- 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壹只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沈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 破釜沈舟 --- 兩千多年前,巨鹿郡城(今河北平鄉)曾發生壹場大戰;秦朝大將章邯領兵破項梁(項羽之父)軍後,甚為得意,以為南方的楚兵已不足憂,便領兵北渡黃河,攻打趙地。趙王歇與大將陳余、丞相張耳皆退至巨鹿城。章邯派王離、涉間帶兵包圍巨鹿。楚懷王派上將宋義及項羽、範增援救巨鹿。兵至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南)。宋義令駐四十六日不進。項羽勸宋義前進,宋義不聽,最後項羽殺了宋義父子。楚懷王任命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派當陽君英布和蒲將軍領兵二萬渡漳水(從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壹條河)救巨鹿。開始,英、蒲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這時,項羽決心率全部兵馬渡河決戰。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壹還心。” 這就是歷史典故“破釜沈舟”的由來。而後,項羽率楚軍士卒迅速包圍了章邯的部隊,楚兵“無不以壹當十”。結果,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殺,秦軍大敗。巨鹿壹戰,楚軍威鎮諸侯。 --- 背水壹戰 --- 漢王三年十月(前204年),韓信、張耳率軍數萬越過太行山向東進攻趙國。趙王歇與趙軍統帥陳余集中號稱二十萬兵於井陘口(今河北獲鹿縣西的土門關,是太行山八個隘口之壹),準備與韓信決戰。韓信率軍進至距井陘口三十裏的地方駐紮下來。韓信利用陳余驕傲輕敵,急於求勝的心情,準備出奇制勝。 當夜,傳令部隊出發。派壹支兩千人的騎兵。每人帶壹面漢軍的紅色旗幟,從小路迂回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山(井陘縣東),隱蔽起來。另派壹萬多人到綿蔓水(井陘縣境)東岸,背水擺成陣勢。背水列陣,兵無退路,使趙軍以為韓信不懂兵法,更加輕視,而漢軍只得奮勇向前,即所謂“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天壹亮,韓信大張旗鼓地向井陘口開進,引誘趙軍離營出戰。漢軍裏應外合,前後夾擊,終於大破趙軍,斬陳余,擒趙王歇。 “背水壹戰”這個有名的歷史典故即由此而來。

麻煩采納,謝謝!

根據成語典故,在下面括號裏填寫歷史人物的名字。

(1)( 祖逖 )聞雞起舞

(2)( 嶽飛 )精忠報國

(3)( 謝安 )東山再起

成語典故與歷史人物與徐姓有關

城北徐公:原指戰國時期齊國姓徐的美男子。

徐娘半老:梁朝湘東王蕭繹的妃子徐昭佩與蕭繹的親信暨季江勾搭成奸。徐妃人已到中年,但刻意打扮,濃妝艷抹,看上去仍很年輕。暨季江感嘆說:“沒想到徐娘半老,競風韻猶存,仍如此風流多情!”

成語典故與歷史人物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

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釋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偏正式;則謂語;比喻尊師重教

近義詞尊師重教

例句劉心武《鐘鼓樓》第二章:“他還不惜自費去了趟上海,以‘程門立雪’的虔誠,感動了高齡的俞振飛。”

歷史人物,成語典故,對聯習俗問答題

歷史典故對聯

壹、贊頌正面人物形象,謳歌歷史英雄的對聯

1.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有不少名聯,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清朝人趙藩撰寫的壹副對聯:

能功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而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與壹般浮泛的議論和頌揚相比,這副對聯提出了兩個很有啟發性的問題,稱贊了諸葛亮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正確策略和他的審時度勢,施政寬嚴得宜。

2.孫中山挽宋教仁聯:

作民權保障,誰非後死者?

為憲法流血,公真第壹人!

孫中山先生高度評價了宋教仁為追求“民權”、“民主***和”而死的英雄業績,稱贊他不愧為壹位資產階級革命家和堅強的民主鬥士。

3.黃興挽黃花岡七十二烈士聯: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悲看秋雨濕黃花。

1910年,革命黨人在廣州發動了反清起義,但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此聯表達了死難烈士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和國內同胞對烈士的深切緬懷。

4.廣東著名文人何淡如挽馮如聯:

殉社會者則甚易,殉工藝者則尤難,壹霎墜飛機,

青冢那堪埋偉士;

論事之成固可嘉,論事之敗亦可喜,千秋留實名,

黃花又見泣秋風。

馮如是我國第壹位飛機制造家、飛行家,他殫精竭慮,積極從事飛機的研制工作,於1912年8月25日在廣州上空飛行表演時不幸遇難。此聯表達了人們對馮如不幸失事罹難的惋惜和悼念,高度贊揚了馮如為國爭光,鉆研科技,勇於獻身的英雄事跡。“事成可嘉”、“事敗可喜”的觀點是對“事之成敗”辯證關系的正確認識,說明失敗是成功之母。

5.魯迅先生挽瞿秋白聯:

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還家。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誌在福建長汀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魯迅先生悲痛憤慨地書寫了這副挽聯,贊頌瞿秋白同誌無比堅定的革命意誌和頂天立地、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

6.魯迅自題聯: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上聯“橫眉”加“冷”眼,下聯“俯首”並“甘”心。形象生動、對比鮮明地表達了魯迅先生的強烈愛憎,以及作者對敵人和對人民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立意高遠,寓意深刻,確是做人修身的座右銘。

寫出人物名稱:(初壹歷史)

房玄林,杜如晦 魏征 杜甫 李世民(唐太宗) 顏真卿,柳公權 吳道子 李白 李隆基(唐玄宗)

根據成語,在橫線上寫歷史人物名字: ____煮豆燃萁 ——精忠報國——大擺空城計____四面楚歌——鐵杵成針

曹植

嶽飛

諸葛亮

項羽

李白

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 註釋:晉景公得了重病。秦恒公知道了,就派最有名的醫生緩去給晉景公治病。緩到來之前,晉景公夢見兩個小矮人在他身邊談話。壹個說:"秦國派來的醫生就要到了,我擔心他會傷害咱們呢!"另壹個小人就說:"那咱們躲到膏以下、肓以上的地方去。他再高明,也不能把咱們怎麽樣了!"緩到了之後,先看看晉景公的臉色,又摸了他的脈搏,說:"大王,您的病太重了,已經發展到膏的下面、肓的上面了,這個地方針炙治不了,服湯藥又不管用呀!"晉景公想起剛才的夢,便點點頭說:"您說得很對,真是個好醫生呀。"沒過幾天,晉景公就死了。成語"病入膏肓"就是由這個故事來的。"膏"是心臟下邊的壹塊脂肪;"肓",是橫膈上的壹層薄膜。"膏肓"就是橫膈膜和心臟之間的位置。"病入膏肓"就是說疾病十分嚴重。現在用意廣泛得多了,不僅指疾病,凡是事情糟糕極了,無法挽救,都可以用它來形容。"二豎為虐"也是這個故事來的。"豎"是"小人兒";"為虐"是作弄人、害人的意思。後來就把病魔稱為"二豎",用"二豎為虐"來形容被疾病所困。

根據成語寫歷史人物

草船借箭 諸葛亮

望梅止渴 曹操

黃粱壹夢 呂洞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