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表示“力量”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力量”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力量”的詞語有:

1、成語: 拔山舉鼎

拼音: bá shān jǔ dǐng

解釋: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

出處: 《秦並六國平話》卷下:“籍是時年方二十四,力敵萬夫,有拔山舉鼎之威。”

舉例造句: 壹個人被鴉片束縛住了,任妳是拔山舉鼎的英雄,銅澆鐵鑄的羅漢,只要煙癮壹發,頓時骨軟精酥,連壹些氣力都沒有。 ★《黑籍冤魂》第壹回

2、成語: 拔山扛鼎

拼音: bá shān gāng dǐng

解釋: 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舉例造句: 漢祖入關破秦而楚後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二卷

3、成語: 軟弱無力

拼音: ruǎn ruò wú lì

解釋: 形容身體衰弱無氣力。也可比喻處事不得力,不中用。

出處: 鄧小平《關於思想戰線上的問題的談話》:“倒是壹個女學生給校黨委寫了壹封信,批評了我們思想戰線上軟弱無能的現象。”

舉例造句: 她軟弱無力地回答我們的問題。

4、成語: 力大無比

拼音: lì dà wú bǐ

解釋: 形容力量巨大。

舉例造句: 項羽是壹個力大無比的人。

5、成語: 有生力量

拼音: yǒu shēng lì liàng

解釋: ①原指軍隊中的兵員和馬匹。亦泛指有戰鬥力的部隊。②指充滿活力的力量。

出處: 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

舉例造句: 青年突擊隊始終緊緊地結合社會的生產,壹直保持著生氣勃勃的、內容豐富的活動,成為壹支推動生產的有生力量。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

6、成語: 摧枯拉朽

拼音: cuī kū lā xiǔ

解釋: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輕而易舉。也比喻摧毀腐朽勢力的強大氣勢。

出處: 《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晉書·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

舉例造句: 揀著個精壯的村夫,趕上壹拳打去,只望先打倒壹個硬的,其余的便如摧枯拉朽了。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7、成語: 力不從心

拼音: lì bù cóng xīn

解釋: 心裏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出處: 《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舉例造句: 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鬥爭閱歷和知識能力,擔當編選陳毅同誌詩詞的工作確是力不從心。 ★張茜《陳毅詩詞選集·序言》

8、成語: 心有余而力不足

拼音: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解釋: 心裏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出處: 《論語·裏仁》:“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舉例造句: 我手裏但凡從容些,也時常來上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9、成語: 力可拔山

拼音: lì kě bá shān

解釋: 力氣大得可以拔起山來,形容勇力過人。

出處: 楚·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10、成語: 力不能支

拼音: lì bù néng zhī

解釋: 力量不能支撐。

出處: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傾,非壹木所支也。”

舉例造句: 南宮適大戰黃元濟,未及三十回合,元濟非南宮適敵手,力不能支。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