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
拼音:
[qǔ gāo h? guǎ]
解釋: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處: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舉例造句:
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雲,從沒有人說起逸雲,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麽那麽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麽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壹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裏》《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戰國的時候,楚國有個叫宋玉的人,他文才出眾,能言善辯,楚王非常賞識他,這遭到了很多同事的嫉妒和怨恨,於是便有人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
壹天,又有人在楚王面前說宋玉的壞話,楚王聽得太多都有壹點不耐煩了。於是便把宋玉叫來問道:?妳是怎麽搞的,惹出了這麽多閑言碎語?宋玉憑借自己雄辯的才能為自己據理力辯。楚王聽了,說道:?妳說得也有道理,可為什麽那些人偏偏跟妳不和,總是要說妳壞話呢?如果妳能講出令人信服的道理,我就算這些人說的都是假話,不然的話,妳說得再好,也是沒有用的!?
宋玉立即回答道:?大王,我給您講出個故事吧!有個外地人來到了都城,有壹天,他在鬧市裏唱起歌來。開始唱的是楚國當時民間的歌曲?下裏巴人?,由於曲調通俗易懂,會唱的人很多,因此,有好幾千人都跟著壹起唱了起來;不久,他又唱起了格調稍微高雅的?陽阿?,這時,跟隨他壹起唱的人就只有幾百人了;後來,他又唱起了更為高雅的?陽春白雪?,難度更大,所以跟著唱的人就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後,他將五音特色調和發揮,使樂聲達到了極境,這時,就沒有幾個人能跟著唱了。這道理就是:歌曲越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