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為大家帶來狼狽不堪的成語,快來看看吧。
漢字書寫 :狼狽不堪
漢語註音 :láng bèi bù kān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蜀書.馬超傳》:“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成語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狼狽不堪的意思 :狼狽:形容困苦和受窘的樣子;不堪:指不能忍受,無法支持。比喻所處的環境十分困難和窘迫。
狼狽不堪的'近義詞 :焦頭爛額、驚慌失措、丟盔卸甲、手足無措;
狼狽不堪的反義詞 :鎮定自若、如魚得水、從容不迫;
狼狽不堪的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出兵關中征討張魯,馬超跟韓遂聯合了各位將軍,帶著十萬兵馬在潼關迎擊曹操的部隊。曹操派徐晃和朱靈帶兵渡黃河,馬超這時獻計:在渭水北岸阻擊曹軍,他們渡不了河,耗到他們糧食沒有了壹定要退兵。曹操聽說馬超的計謀後很吃驚,認為馬超是個人物。曹操的部隊走了以後馬超殺掉涼州刺史韋康戰領了冀城,韋康手下將領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人合力來打馬超,楊阜和姜敘在鹵城起兵,馬超去攻城的時侯怎麽也攻不下來,梁寬跟趙衢進冀城後把城門關起,這時馬超進退兩難,搞得狼狽不堪。馬超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去投奔張魯,張魯卻不信任他。馬超這時只好去投靠劉備,劉備知道馬超是個有能力的人,他對馬超非常好,命他為平西將軍,再升任為驃騎將軍。
狼狽不堪例句
宋.朱熹《與政府劄子》:“近於三月六日視事之際,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仆,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七回:“那提調狼狽不堪,到了岸上,見了欽差,回完了公事話,正要訴苦…被欽差拍著桌子,狗血噴頭的壹頓大罵。”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這韓願情急,追趕攔截,又被他打得狼狽不堪。”
伍修權《我的歷程.在延安軍委總部》:“他們的陰謀計劃已在全國以至世界公眾面前暴露無遺,使他們狼狽不堪。”
狼狽不堪造句
1、大會期間,戴利市長使用警察強硬的手段不斷遭到批評,弄得這位副總統狼狽不堪。
2、此外,不斷地在爭議問題上為自己辯解,已經使托利黨狼狽不堪:精英學校、經營不佳的房貸銀行國有化就是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例子。
3、即便是妳的隊友,如果場下像個白癡,妳也會被弄得狼狽不堪。
4、壹場扼雨淋得他渾身濕透,狼狽不堪。
5、那年我生意失敗,加上妻離子散,生活極為狼狽不堪。
6、他狼狽不堪地摔在地上,想掙紮的站起來,腳卻不聽使喚。
7、陷在這迷宮似的山林中,大家又餓又累,真是狼狽不堪。
8、賦予日本高昂的國債,會使這個國家很難維持下去;公***服務可能還是狼狽不堪的結束。
9、我們準備將對方的補給線切斷,讓他們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
10、本想這幾件煩人的事會將她弄得狼狽不堪,哪知她越是困境越打起精神。
11、為妳的真實而戰可能狼狽不堪。
12、沒想到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出洋相,使他感到狼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