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淚交集_成語解釋
拼音:tì lèi jiāo jí
釋義:猶涕淚交零。
出處:《五燈會元·東土祖師》:“王聞師言,涕淚交集曰:‘此國何罪,彼土何祥。’”
感激涕零_成語解釋
拼音:gǎn jī tì líng
釋義:涕:眼淚;零:落。因感激而流淚。形容極度感激。
出處:唐·劉禹錫《平蔡行》詩:“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
例句:賈政聽了,~,叩首不已。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七回
熱淚盈眶_成語解釋
拼音:rè lèi yíng kuàng
釋義:盈:充滿;眶:眼眶。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
出處:鄒韜奮《我的母親》:“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淒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湧流著
哀感頑艷 頑:愚頑。原意是指內容淒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後多用來指艷情的小說、戲曲、電影中的感人情節。
出處: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嘶,淒入肝脾,哀感頑艷。”
催人淚下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跡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淚。
感人肺腑 使人內心深深感動。
出處:常貴田《喇吧聲聲》:“輕重緩急,悠揚悅耳,動人心弦,感人肺腑。”
感人肺肝 形容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
出處:唐·劉禹錫《唐故相國李公集紀》:“今考其文至論事疏,感人肺肝,毛發皆聳。”
感人心脾 形容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
出處:清·顧彩《焚琴子傳》:“[琴子]為詩文,下筆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感深肺腑 猶言感人肺腑。形容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
出處:《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過道臺聽了,心上甚是欽佩;又想起剛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壹心壹意想要竭力報效。”
感天動地 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形容誠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形容冤屈極大。
出處:《列子·黃帝篇》:“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動天地,感鬼神,橫六合,而無逆者,豈但履危險,入水火而已哉?”
回腸傷氣 形容音樂、文章等纏綿悱惻,感人之極。
出處:戰國·楚·宋玉《高唐賦》:“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李善註:“言上諸聲,能回轉入腸,傷斷人氣。”
驚神泣鬼 形容震動很大,十分感人。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精彩逼人 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語精彩感人。
出處:宋·洪邁《夷堅丙誌·徐大夫》:“君精彩逼人,雖老而健。”
可歌可泣 泣:不出聲地流淚。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
出處:《周易·中孚》:“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明·海瑞《方孝孺臨麻姑仙壇記跋》:“國初方列之概,無異平原復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可泣可歌 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同“可歌可泣”。
亹亹不倦 亹亹:同“娓娓”,形容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也指說話、文章十分感人。亦作“亹亹不卷”、“亹亹不厭”。
壹字壹淚 壹個字就仿佛是壹滴眼淚。形容文字寫得淒楚感人。亦作“壹言壹淚”。
出處:明·李贄《焚書·書答·與焦漪園》:“寫至此,壹字壹淚,不知當向何人道,當與何人讀,想當照舊剃發歸山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