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農業專業的詞語

描寫農業專業的詞語

1.描寫農業的成語

歲稔年豐 :稔:莊稼成熟。

指農業豐收。同“歲豐年稔”。

拽耙扶犁:從事農業活動,以種田為業。強本節用:本:我國古代以農為本。

加強農業生產,節約費用。精耕細作: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

耕耘樹藝:耘:鋤草,樹:栽植;藝:播種。耕田、鋤草、植樹、播種。

泛指各種農業生產勞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

指農業生產的壹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不稼不穡 稼:播種;穡:收獲谷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時和歲豐 :四時和順,五谷豐收。

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瑞雪兆豐年:瑞:吉利的。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

麥秀兩歧:亦作“麥秀兩岐”。①壹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

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五谷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穰穰滿家: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2.描寫農業美麗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農業的成語:五谷豐登 麥秀兩歧 不稼不穡 精耕細作 歲稔年豐 拽耙扶犁 春耕秋實

五谷豐登[wǔ gǔ fēng dēng]:指年成好,糧食豐收。(例句):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是每個農民伯伯的心願。

麥秀兩歧[mài xiù liǎng qí]:壹株麥子長出兩個穗,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例句):李世民皇帝治理有方,農民們可以說是麥秀兩歧。

不稼不穡[bù jià bù sè]: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例句):奴隸主不稼不穡,卻過著奢侈的生活。

精耕細作[jīng gēng xì zuò]: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例句)種莊稼壹定要精耕細作,否則就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歲稔年豐[suì rěn nián fēng]:指農業豐收。同“歲豐年稔”。(例句):乾隆乙酉年,風調雨順,歲稔年豐。

拽耙扶犁[zhuāi pá fú lí]:從事農業活動,以種田為業。(例句):蘇東坡是何等的“大才”,流放黃州,拽耙扶犁,被貶瓊州,與狗為伴,66歲病逝於北歸途中之常州。

春耕秋實[chūn gēng qiū shí]: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果實。(例句):農民伯伯們過著春耕秋實的生活。

農業的重要性:

農業是人類“母親產業”,遠在人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農業就已經是人類抵禦自然威脅和賴以生存的根本,農業養活並發展了人類,沒有農業就沒有人類的壹切,更不會有人類的現代文明。

社會生產的發展首先開始於農業,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才有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只有在農業和工業發展的基礎上,才會有第三產業的發展。

可見,農業是當之無愧的“母親產業”。農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國民經濟的基礎”。

如何理解這個“基礎”呢?首先,從經濟角度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因為,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農業的發展 狀況直接影響著、左右著國民經濟全局的發展。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

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壹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是工業特別是輕 工業原料 的主要來源。重工業中的橡膠工業、化學工業(如硝酸甘油的生產)等所用的原料來自農業;

輕、煙酒業等所用的原料也來自農業。品的廣闊市場,也是輕工業商品的廣闊市場。農業是國家建設資金積累的重要來源。

3.描述農業的成語

安居樂業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出處:《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

《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背本趨末 古代常以農業為本,手工、商賈為末。

指背離主要部分,追求細微末節。出處:《漢書·食貨誌上》:“時民近戰國,皆背本趨末。”

比年不登 比:屢屢;頻頻。農業連年歉收。

亦作“比歲不登”。出處:《晉書·傅玄傳》:“時比年不登,羌胡擾邊,詔公卿會議,玄應對所問,陳事切直。”

比歲不登 比:屢屢;頻頻。農業連年歉收。

出處:《漢書·成帝紀》:“關東比歲不登,吏民以義收食貧民、人谷物助縣官賑贍者,已賜直。”不稼不穡 稼:播種;穡:收獲谷物。

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出處:《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崇本抑末 註重根本,輕視枝末。

古代“本”多指農業,“末”多指工商業。出處:《三國誌·魏誌·司馬芝傳》:“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務農重谷。”

風調雨順 調:調和;順:和協。風雨及時適宜。

形容風雨適合農時。出處:《六韜》:“既而克殷,風雕雨順。”

服田力穡 服:從事;穡:收獲谷物。指努力從事農業生產。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耕耘樹藝 耘:鋤草,樹:栽植;藝:播種。

耕田、鋤草、植樹、播種。泛指各種農業生產勞動。

出處:《荀子·子道》:“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身。”國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

國家太平,人民安樂。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精耕細作 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出處: *** 《做革命的促進派》:“我們靠精耕細作吃飯,人多壹點,還是有飯吃。”

麥穗兩歧 壹根麥長兩個穗。比喻年成好,糧食豐收。

出處:《後漢書·張堪傳》:“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麥秀兩岐 岐,同“歧”。

壹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

同“麥秀兩歧”。麥秀兩歧 ①壹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

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賣刀買犢 刀:武器;犢:牛犢。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出處: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民安國泰 泰:平安,安定。

國家太平,人民安樂。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民安物阜 阜:多。人民平安,物產豐富。

形容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景象。出處:明·朱有燉《靈芝慶壽》第壹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民安物阜。”

民康物阜 阜:多。人民平安,物產豐富。

形容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景象。出處:明·朱有燉《靈芝慶壽》第壹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民安物阜。”

千倉萬箱 形容因年成好,儲存的糧食非常多。出處:《詩·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抱樸子·極言》:“千倉萬箱,百壹耕所得。”強本節用 本:我國古代以農為本。

加強農業生產,節約費用。出處:《荀子·天論》:“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去末歸本 去:棄;末:非根本的,古時稱工商等業為末業;本:根本的,古稱農業為本業。使人民離棄工商業,從事農業,以發展農業生產。

出處:《後漢書·章帝本紀》:“比年陰陽不調,饑饉屢臻。深惟先帝憂人之本,……誠欲元元去末歸本。”

穰穰滿家 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谷蕃熟,穰穰滿家。”十風五雨 十天壹刮風,五天壹下雨。

形容風調雨順,氣候適宜。出處: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壹風,十日壹雨。”

十雨五風 十天下壹場雨,五天刮壹次風。謂風調雨順。

出處:前蜀·杜光庭《畫五嶽諸神醮詞》:“上扶邦國,傍祐黎元。調十雨五風以登稼穡,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時和年豐 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出處:《詩經·小雅·華疏》:“萬物盛多,人民忠孝,則致時和年豐,故次華黍,歲豐宜黍稷也。”時和歲豐 四時和順,五谷豐收。

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出處:宋·蘇軾《論賞罰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見時和歲豐,雨雪應時,輒喜不自勝,舉酒以屬群臣。”時和歲稔 四時和順,五谷豐收。

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出處:《南齊書·王敬則傳》:“救民拯弊,莫過減賦。時和歲稔,尚爾虛乏,儻值水旱,寧可熟念?”歲比不登 比:屢屢;頻頻。

農業連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出處:《漢書·嚴助傳》:“數年歲比不登,民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歲豐年稔 稔:莊稼成熟。

指農業豐收。亦作“歲稔年豐”。

出處:唐·陸長源《上宰相書》:“今歲豐年稔,谷賤傷農。誠宜出價以斂糴,實太倉之儲。”

歲稔年豐 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

同“歲豐年稔”。出處:明·無名氏《十樣錦》第四折:“今日個君聖臣賢。

4.形容農業 成語

精耕細作 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

強本節用 本:我國古代以農為本。加強農業生產,節約費用。

去末歸本 去:棄;末:非根本的,古時稱工商等業為末業;本:根本的,古稱農業為本業。使人民離棄工商業,從事農業,。

比年不登 比:屢屢;頻頻。農業連年歉收。亦作“比歲不登”。

比歲不登 比:屢屢;頻頻。農業連年歉收。

崇本抑末 註重根本,輕視枝末。古代“本”多指農業,“末”多指工商業。

賣刀買犢 刀:武器;犢:牛犢。指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歲比不登 比:屢屢;頻頻。農業連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5.描寫農業的句子

描寫農業的句子

1、當我們來到農村,看到生活在良田與白雲間的農民,看到他們辛勤耕耘著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和蔬菜,看到他們任勞任怨勞作的身影,不能不讓人感慨和敬佩,勤勞而偉大的農民,有了他們的勞動果實我們才賴以生存,在愛惜糧食的同時,更應該贊美農民,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人民的驕傲。

2、對於農民來說,豐收就是財富,只有不斷勞動,才能不斷豐收,所以他們勞動,為了遠離窮苦而勞動,為了人們能吃上食物而勞動。

3、我贊美農民,就像我贊美壹切值得尊重的,勤勞、善良為人類社會默默做著貢獻的人們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