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顛撲不破什麽意思?有什麽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麽?

顛撲不破什麽意思?有什麽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麽?

編號 801 成語 顛撲不破 註音 ㄉㄧㄢ ㄆㄨ ㄅㄨˋ ㄆㄛˋ (變) ㄉㄧㄢ ㄆㄨ ㄅㄨˊ ㄆㄛˋ 漢語拼音 diān pū bù pò(變)diān pū bú pò 釋義 無論怎麽摔打都不破。

比喻理論真確可靠,永遠不能被改易或推翻。

◎語出宋.朱熹〈與張欽夫書〉其二。

「牢不可破」 典源 ◎1宋.朱熹〈與張欽夫書〉其二(據《朱子文集》卷三○引)明道先生曰:「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

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1>、無病敗耳。

高明之意,大抵在於施為運用處求之,正禪家所謂石火電光底消息也,而於優遊涵泳之功似未甚留意。

〔註解〕(1)滲漏:喻指文字、語言的破綻。

◎2《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伊川「性即理也」,橫渠「心統性情」二句,顛撲不破! 典故說明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壹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

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

壹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

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

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壹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壹,不偏於任何壹處。

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壹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

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破綻、缺點的真理。

典源又見《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

內容則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頤)主張的「性即理也」以及橫渠先生(張載)所主張的「心統性情」二句理論深遠,是永遠不會被推翻的至理名言。

其中也用到「顛撲不破」壹語。

後來「顛撲不破」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壹個成語,用於比喻理論真確,永遠不能被改易或推翻。

書證 01.宋.朱熹〈與張欽夫書〉其二:「明道先生曰:『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

』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無病敗耳。」

(源)02.清.浦起龍《史通通釋.卷二.世家》:「乃悟世家二字,千古唯孔氏顛撲不破。」

03.清.梁章鉅《楹聯叢話.卷四.廟祀下》:「潮州雙忠祠,祀張、許二公,聯雲:『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本色語,顛撲不破。」

04.《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自然順了他的口風幫上幾句,又著實恭維黃詹事的話是天經地義,顛撲不破的。」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理論真確可靠,永遠不能被改易或推翻。

使用類別用在「穩定堅固」的表述上。

例  句<01>達爾文的進化論至今仍舊顛撲不破。

<02>莊子的寓言故事蘊藏著許多顛撲不破的人生哲理。

<03>地圓說屢經檢驗而顛撲不破,如今已為世人所公認。

<04>「生活是文學的根源」這句話是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

<05>道理人人會說,禁得起實踐的檢驗,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06>各種學說唯有經過正反兩面不斷地辯證,方能得到顛撲不破的結論。

<07>許多古人認為顛撲不破的思想觀念,在今日科學的檢驗之下,都被證實是錯誤的。

近義詞: 牢不可破,堅不可摧

反義詞: 不攻自破,漏洞百出 辨識 請參考『辨識801』 參考語詞 攧撲不碎,顛撲不磨,顛簸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