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秦晉之好還是秦楚之好

秦晉之好還是秦楚之好

轉載

秦晉之好還是秦楚之好

2015-11-09

09:39 榆林日報 張天野

秦晉之好是壹個常用成語,其意為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亦作秦晉之匹、秦晉之偶、秦晉之盟、秦晉之約。其實,稍有些歷史常識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成語不大切合歷史。春秋時秦晉確有結親,但大多數時候兩國是“怨偶”。反觀秦與另壹大國楚的關系則甜蜜得多,兩國聯姻從春秋到戰國連綿數百年,如果說秦楚之好,至少從歷史角度而言,是恰當了許多。這是咋回事呢?且聽小子壹壹道來。

春秋時,秦穆公向晉國求親,晉獻公把女兒穆姬嫁給秦穆公為夫人,此乃所謂秦晉之好的開端。後晉國內亂,秦穆公把女兒懷嬴(後來叫文嬴)嫁給晉懷公,後又將其改嫁給晉文公。表面上看兩國關系很親密,但實際雙方並不融洽,甚至有時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秦穆公資助晉惠公(晉懷公的父親)即位,晉惠公恩將仇報,幾年後與秦穆公兵戎相見,晉惠公戰敗被俘,不得已割地,並讓兒子去秦國做人質。秦穆公不計前嫌,把女兒嫁給這位公子(晉懷公)。晉懷公偷偷跑回晉國即位,與秦國不相往來。秦穆公大怒,改資助重耳(晉文公),把女兒改嫁給他。晉文公成為霸主,秦國是其盟友,但兩國小摩擦不斷,到晉襄公時矛盾爆發,發生了著名的崤之戰,兩國關系冷了下來。

所謂的秦晉之好,幕後推手就是秦穆公,秦穆公壹門心思想跟晉國搞好關系,卻幾次碰壁,這是為何呢?秦晉都是大國,都有爭霸的實力和心思,這決定了兩國是競爭關系,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且,在晉人眼裏秦是蠻夷,幾代晉國國君骨子裏都有輕視秦國之心,秦穆公熱臉貼上冷屁股,後果可想而知。

秦穆公痛定思痛,轉而跟楚國交好結盟。兩國同被中原諸國視為蠻夷,又都跟晉國關系緊張,兩國交好有基礎。春秋時秦楚國君聯姻史書記錄只有三次,但不排除還有其他聯姻。楚昭王時,伍子胥率吳軍攻克郢都,秦哀公出兵幫楚國復國,從中可見兩國友誼。到戰國時,秦楚還有聯姻,像秦昭王誑楚懷王去秦國結親,楚懷王欣然往之,成了階下囚,這從側面說明秦楚聯姻傳統由來已久,不然楚懷王也不會上當。又如呂不韋包裝公子異人,由於華陽夫人是楚人,就讓異人改名子楚,討其歡心,成功使其成為世子,繼而成為秦王。

既然秦楚之好強於秦晉之好,那為何前者沒取代後者成為成語呢?據筆者想來,這大概有兩條原因。其壹,秦晉之好出自元代喬吉的《兩世姻緣》第三折以及《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戲曲和小說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其二,秦晉這個詞是疊韻連綿詞,古人重視音韻之美,於是舍秦楚而就秦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