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暖花開 [ chūn nuǎn huā kāi ] :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遊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2. 冬日可愛 [ dōng rì kě ài ] :如同冬天裏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3. 冬日夏雲 [ dōng rì xià yún ]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4. 冬日之溫 [ dōng rì zhī wēn ] :冬天城太陽的溫暖。封建時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5. 冬日之陽 [ dōng rì zhī yáng ] :冬天裏太陽的光和熱。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
2.描寫冬日暖陽的詩句
描寫冬日暖陽的詩句有:1、唐代-祖詠《終南望余雪》: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2、清代-鄭燮《山中雪後》: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3、唐代-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二月》: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
4、宋代-晁公溯《隆州道中》:冉冉晨霧重,暉暉冬日微。5、唐代-白居易《賣炭翁》:夜來城外壹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擴展資料:
1、《終南望余雪》唐代-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譯文:遠望終南山,北山秀麗,白雪皚皚,仿佛在浮雲間。
雪後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冬日夕陽的余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增添了幾分積寒。2、《山中雪後》清代-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壹種清孤不等閑。譯文:清晨起來剛壹開門,看到山頭已被壹場大雪覆蓋。
此時,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雲,也變得寒冷了。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
這樣壹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麽不尋常啊!3、《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二月》唐代-李賀 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依稀和氣排冬嚴,已就長日辭長夜。
譯文:太陽已經慢慢落下,剩下淡淡的紅光洋洋灑灑的,壹層層的薄霜掛在樹枝。依稀之間和氣排除冬日的嚴寒,已經是壹天過了壹夜了。
4、《隆州道中》宋代-晁公溯 冉冉晨霧重,暉暉冬日微。草黃迷犢臥,水白見鷗飛。
在野樵牧少,閉關商旅稀。妻孥屬長至,遙想望吾歸。
譯文:早晨起來霧氣彌漫,冬天的太陽暖洋洋的。草已經枯黃,引來牲畜睡在上面,水旁的白鷗飛來飛去。
在野外砍樵的放牧人,關外的商旅稀少。妻兒長長的相望,遙想我回去。
5、《賣炭翁》唐代-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壹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壹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壹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譯文: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裏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麽?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裏吃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裏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
夜裏城外下了壹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太監手裏拿著文書,嘴裏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壹車的炭,壹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壹丈綾,朝牛頭上壹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