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鎮定自若
拼音[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釋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不亂。
近義詞從容自若、從容不迫、處之泰然
二、淡定自若
拼音[ dàn dìng zì ruò ]
解釋形容不浮躁,冷靜,胸有成竹。
擴展資料
鎮定自若反義詞:毛骨悚然、魄散魂飛、膽寒發豎、措手不及、抓耳撓腮
壹、毛骨悚然
解釋: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梁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出自: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九十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
譯文:秦王聽了,不覺毛骨悚然。
二、魄散魂飛
解釋:形容非常恐懼害怕。
出自: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補漏遲,只著我魄散魂飛。”
譯文:可正是船到江心補充漏慢,只在我魂飛魄散。
三、膽寒發豎
解釋:形容恐怖之極。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譯文:李少卿又說拿空弮,冒著生命危險,聽到的人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的警告。
四、措手不及
解釋:措手:著手處理。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壹時無法對付。
出自:元·無名氏《千裏獨行》楔子:“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壹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譯文:咱們今天晚上之間,領著數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壹遭了,殺他個措手不及。
五、抓耳撓腮
解釋:撓: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幫子。形容心裏焦急而無法可想的樣子。
出自: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壹:“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譯文:大少爺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