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奉承
拼音:bǎi bān fèng chéng
解釋:用各種方式來恭維討好人。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巴不得接著子弟,就是錢龍入門,百般奉承他,常怕壹個留他不住,怎麽剛剛三日,便要趕他出門?”
示例:妳要註意他的~,他是有所求的。
反義詞:百般刁難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討好他人
承前啟後
拼音:chéng qián qǐ hòu
解釋:承:承接;啟:開創。承接前面的,開創後來的。指繼承前人事業,為後人開辟道路。
出處:明·朱國禎《湧幢小品·曾有菴贈文》:“公承前草創,啟後規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示例:至於青年之急待攻擊,實較老年為尤甚,因為他們是~的橋梁,國家的絕續,全在他們肩上的。 ★魯迅《兩地書》壹壹
近義詞:承上啟下、繼往開來
反義詞:空前絕後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連接前後的橋梁作用
承上啟下
拼音:chéng shàng qǐ xià
解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寫文章方面。
出處:宋·張炎《詞源·制曲》:“思量頭如何起,尾如何結,方始選韻,而後述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啟下。”
示例:這兩段文字中應有幾句~的話。
近義詞: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生上啟下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阿諛奉承
拼音:ē yú fèng chéng
解釋: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奉承:恭維,討好。曲從拍馬,迎合別人,竭力向人討好。
出處: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壹味阿諛奉承。”
近義詞:阿諛逢迎、阿其所好
反義詞:剛正不阿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討好拍馬
奉天承運
拼音:fèng tiān chéng yùn
解釋:奉:遵照;奉天:遵從天意,指皇帝受命於天;承運:繼承新生的氣運。指君權神授。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更正殿名》:“太祖奉天二字,實千古獨見,萬世不可易。以故神訓中雲:皇帝所執大圭,上鏤‘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誥敕命中,必首雲‘奉天承運皇帝’。”
示例:古代皇帝的詔書都是以“~,皇帝詔曰:”開頭的。
語法:作分句;用於古代皇帝的詔書開頭
壹力承當
拼音:yī lì chéng dāng
解釋:壹力:獨力。壹個人獨自負責。
出處: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開棺之罪,我壹力當之,不致相累。”
示例:妳再去說,如果他肯歸降,但有山高水低,我~。(清·俞萬春《蕩寇誌》第十七回)
近義詞:壹力承擔
語法:作謂語;指獨自負責
壹脈相承
拼音:yī mài xiāng chéng
解釋:壹脈:壹個血統;相承:繼承。從同壹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批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系。
出處:宋·錢時《兩漢筆記》卷十壹:“是故言必稱堯舜,而非堯舜之道則不敢陳於王前,壹脈相承,如薪傳火,無他道也。”
示例:如果我們再知道他們是好到如之問《祭楊盈川文》所說的那程度,我們便更能了然於王、楊與沈、宋所以是~之故。 ★聞壹多《四傑》
近義詞:壹脈相通
反義詞:中西合璧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文化、思想等
曲意承迎
拼音:qǔ yì chéng yíng
解釋:想方設法奉承討好別人。同“曲意逢迎”。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黃九郎》:“生曲意承迎,笑問所來。”
近義詞:曲意逢迎、曲意奉迎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違心討好人
繼繼承承
拼音:jì jì chéng chéng
解釋:指前後相承,延續不斷。
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聖子神孫,繼繼承承,於千萬年,敬戒不怠。”
示例:則日日生者,實日日死也。天曰生生,性曰存存,~,運以不停。 ★清·譚嗣同《仁學》十六
近義詞:繼繼繩繩
語法:作定語、狀語;用於人或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