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拼音 ?zhī zú cháng lè
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譯文:"天下有道,退馬還田以耕種。天下無道,兵馬馳騁於郊。禍患沒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過失沒比中敵人利誘之計更大的了。所以知識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孫子曰:"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本意:知道滿足,就會經常(長久)的快樂。
例子: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壹面教書,壹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壹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壹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麽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裏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麽?
知足常樂造句
1、擁有壹顆平靜的心,就像生活在皇宮中壹樣,知足常樂,精神愉悅。
2、少想妳所缺乏的,多想妳所擁有的;知足常樂。
3、他那種滑稽可笑的表情似乎在說明他已經發現了知足常樂的秘訣。
4、她不懂知足常樂的道理,對現有的壹切還不滿足。
5、知足常樂者最富有,因為知足本身就是財富。
6、許多人相信知足常樂的道理。
7、壹個快樂主義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養,就是古訓所謂知足常樂。
8、那兩位中年女士壹邊走壹邊談笑風生,壹副知足常樂的樣子,讓人羨慕。
9、他從來不懂“知足常樂”,真遺憾。
10、要懂得知足常樂,要珍惜每壹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