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玉質下壹句:百世無匹。
金相玉質,漢語成語,拼音是jīn xiàng yù zhì,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出自漢·王逸《<離騷>序》。
成語出處:
漢·王逸《<離騷>序》:“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辨騷是《文心雕龍》的第五篇,是全書第壹部分的最後壹篇,這部分主要闡述作者的文學總體觀念,即劉勰所言“文之樞紐”。
內容提要:
本篇主要論“騷”,但不限於屈原的《離騷》,也評論了《楚辭》中的大部分作品。所謂“辨”,首先是過去評論家對《楚辭》有不同評價。
應該辨其是非;更重要的是《楚辭》的主要作品《離騷》是否符合儒家經典,需要辨其異同;再就是楚辭中屈、宋以後的作品,成就不壹,需要辨其高下。這也就是本篇的主要內容。
全篇***三個部分。第壹部分引證漢代劉安、王逸等各家對《離騷》的評論,認為其稱贊和指責都不盡合實際。
第二部分提出自己對《楚辭》的意見。劉勰比較了《楚辭》和儒家經書的異同,從而肯定了《楚辭》的巨大成就。第三部分講《楚辭》對後代作者的不同影響,進而總結出騷體寫作的基本原則。
辨騷是在漢人評論《離騷》的基礎上,對《楚辭》所作較為全面的總結。劉勰的評論,因受到“宗經”思想的束縛,並不完全正確。但總的來看,他給《楚辭》以《詩經》之下、漢賦之上的歷史地位,這是正確的。
特別是他提出了《楚辭》浪漫主義表現方法的特點,認為這方面雖然在內容上有“異於經典”的地方,但它是“自鑄偉辭”,有壹定的創造性和可取之處。
根據《楚辭》的特點及其影響,劉勰最後提出“酌奇而不失其貞,玩華而不墜其實”的創作原則,要求在作品中做到奇與正、華與實的統壹,這是他的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