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 tú sì bì
[釋義] 徒:只;壁:墻壁。家裏只有四周的墻壁。形容窮得壹無所有。
[語出] 漢·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與馳歸成都;家徒四壁立。”
[正音] 壁;不能讀作“pì”。
[辨形] 壁;不能寫作“璧”。
[近義] 壹貧如洗 翁牖繩樞
[反義] 豐衣足食 家給人足
[用法] 用於形容家境貧窮得什麽也沒有。壹般作定語、謂語、補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壹貧如洗”;都形容非常窮困;壹無所有。但~偏重在“家”;“壹貧如洗”偏重在“人”。
[例句]
①毒品害得許多人~;壹文不名。
②解放前;城市貧民窮得~;而且就連這“四壁\"也並不是他的。
[英譯] a house empty of all furniture
[成語故事]
漢朝的司馬相如是當時壹個有名的才子,不過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壹天,大財主卓王孫邀請他到家裏吃飯,順便讓司馬相如表演他的琴藝。卓王孫的女兒那時候剛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對音樂很有興趣。當司馬相如在宴會上彈琴時,知道文君也在場,就用音樂表達他的愛意。宴會結束後,司馬相如賄賂卓文君身邊的人,希望他們能夠幫忙轉達他的感情。結果,當天晚上,卓文君就離家出走到司馬相如住的旅舍,兩個人壹起回到成都。
可是回到司馬相如的家,屋子裏除了四面墻壁外,根本沒有任何東西。
他們生活得十分艱困,靠著朋友的幫忙,才在卓王孫家的附近開了壹間酒店。沒多久,鄰居們都曉得,卓王孫的女兒居然在街上賣酒!卓王孫為了面子,不得已只好送給卓文君壹百名仆人和壹百兩黃金,讓他們購買田產、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