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才無礙 礙:滯礙。本是佛教用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出處:《華嚴經》“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
辯才無閡 佛教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出處:《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顯證壹乘,宣揚三慧,辯才無閡,遊戲神通。”
菩薩低眉 象菩薩那樣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出處:《太平廣記·俊辯類二》引《談藪》:“金剛努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水月觀音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壹折:“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妳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天女散花 原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後多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
出處:《維摩經·觀眾生品》:“時維摩詰室有壹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壹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
泥菩薩過江 表示連自己也保不住,更談不上幫助別人。
2.4大菩薩是哪4個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眾生、有情之意。與聲聞、緣覺合稱三乘。又為十界之壹。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密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此外,由於菩薩是佛位的繼承人,因此也稱之為“法王子”,這個語詞的音譯為“究摩羅浮多”,意譯又稱為“童真”
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
文殊菩薩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應化道場為山西五臺山。
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等名。以大悲顯現、拔除壹切有情苦難為本願,循聲救苦,不稍停息。觀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應化道場為浙江普陀山。
普賢菩薩代表菩薩行願,普賢菩薩又稱三曼多跋陀羅,意思是具足無量行願,示現於壹切諸佛剎土。普賢菩薩應化道場為四川峨眉山。
地藏菩薩發大願的象征,地藏菩薩又稱地藏王菩薩。因悲願持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教徒常稱之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應化道場為安徽九華山。
3.中國四大菩薩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 地藏菩薩 普賢菩薩
觀世音菩薩:
人生於世間,常遭受天災人禍種種苦難,當無情的水、火、刀、兵、病、孤等等侵害之時,令人發出痛苦掙紮求生祈命的呼號聲,壹直總是不斷的。觀世音,就是時時刻刻細心地,深入地觀察著和聆聽著,尋找世界上壹切苦難的呼救聲音。世上所有的男女老少,凡遇到災難的危急時刻,只要誠心稱呼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請求救助,觀世音菩薩就會實時觀察到妳的苦難,聽到妳呼救的聲音,以大無畏的精神,用適當的化身,救妳脫離苦難。正如『法華經、普門品』中所講的:『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說觀世音菩聖號的含義,就是大慈大悲,循聲救苦,無處不現身。
文殊菩薩:
文殊是文殊師利的簡稱。關於文殊的來歷,壹種較為流行的說法即《文殊師利涅盤經》中所說:他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本是舍衛國(今印度西北)壹個婆羅門貴族家庭中的公子,離家投奔釋迦牟尼學道,功德圓滿,修成菩薩身,並被尊為菩薩之首。文殊在四大菩薩中稱“大智”,常與右肋侍普賢並列於佛祖兩側,壹佛二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文殊侍於佛左,專司智能,菩賢侍於佛右,司理。
普賢菩薩: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譯:三曼多跋陀羅,或譯普賢,遍吉。象征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薩與文殊菩薩之智德,證德相對。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右脅侍。和佛陀,文殊菩薩合稱華嚴三聖。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壹。其塑像多騎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四川的峨嵋山
地藏菩薩:佛滅度1500年後,地藏菩薩降跡新羅王家,姓金名喬覺,軀體雄偉,頂聳奇骨,嘗自誨曰:六籍寰中,三清術內,唯第壹義與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金喬覺二十四歲落發,渡海入大唐國。地藏菩薩金喬覺至江南池州九華山,樂此勝景,於山中覓得壹石洞,靜居修持.菩薩苦修時,曾遭毒蛇咬傷,穩然不動。忽有壹婦人出現,作禮饋藥雲:小兒無知,願出泉以補過。此婦人實為九華山神。地藏菩薩金喬覺向當地紳士閔讓和募化壹袈裟之地,閔公許之。孰料菩薩袈裟壹展,遍覆九華山山水水,閔公見其神異,遂盡舍九華為菩薩道場,並與其子雙雙出家陪侍菩薩。今地藏聖像左右侍者即閔公及其子道明。當地鄉老諸葛節率群老登高攬勝,見菩薩獨居石室,用斷足鼎煮食白土和少量米粒,驚嘆:菩薩如此苦行,我等供奉不周。遂集資建寺,延請菩薩安居.新羅僧眾得知菩薩在九華苦行顯異,相率渡海前來求法.唐開元二十六年(壹說唐貞元十九年)七月三十日夜,菩薩召眾徒告別,跏趺示寂,其時山鳴石隕,扣鐘嘶嗄,群鳥哀啼,世壽九十九歲.菩薩入寂二十年,仍顏貌如生。唐至德二年,僧徒在南臺建塔供奉。寶塔建成後,常見發光如火,南臺由此得名神光嶺。地藏菩薩垂跡九華壹千二百多年來,朝山進香者接踵而至,歲無虛日,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4.哪些是四大菩薩四大菩薩代表了佛法的四個根本
壹、大智文殊菩薩:菩薩形像雖然很多很多,菩薩的名號也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四位菩薩。我們必須要曉得,經上給我們說,十方三世壹切諸佛如來都是依這三個法門修學成功的,第壹個是智慧,文殊菩薩代表的,文殊是智首,智慧裏面的第壹,不求智慧那妳什麽成就都沒有。
二、大悲觀音菩薩
第二位是觀音菩薩,觀音是悲首,大慈大悲,真正肯幫助壹切眾生。觀世音菩薩示現千手千眼,我們稱千手觀音,這個很多人熟悉。那我再問妳,千手文殊菩薩,妳有沒有見過?千手普賢菩薩,妳有沒有見過?很少見過。給諸位說,每壹尊菩薩都是千手千眼,代表什麽?代表我們自己。千手千眼代表手到眼到,十方世界壹切眾生,哪個地方有苦難,他見到了,馬上就幫助,表這個意思,眼到手到,無所不見,無所不能。千手千眼代表無所不見、無所不能,代表眼到手到,取這個意思,這才真正叫大慈大悲。
三、大行普賢菩薩
第三位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行首,就是真幹,完全落實。所以壹切菩薩當中,這三個菩薩是最重要的,所有菩薩行裏面,他們三個是首領,是帶頭的。由此諸位就要曉得,文殊菩薩代表我們的智慧,我們要求智慧;觀世音菩薩代表我們壹定要修慈悲;普賢菩薩代表的,我壹定要真正做到,把智慧、慈悲壹定要落實在生活上,這就是普賢。
四、大願地藏王菩薩
在中國,佛法就是以四位菩薩作為根本。四位菩薩代表了中國佛法的根本,中國佛法的四根柱子。地藏菩薩表什麽?表孝敬。因為佛法是師道,師道壹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地藏菩薩代表孝道,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的孝經。我們學佛從哪裏學起?從地藏學起。地是什麽?比喻大地。我們所有壹切眾生都生在這個地上,離開這個大地我們就不能生存,我們的生活仰賴大地,住在這個地上,我們吃的、穿的、用的,統統是地上生長出來的,植物是從地上生的,礦物也從地上出現的。怎麽能離開地?離開地我們就活不了。所以佛用「地」表我們的心地,地有無量的寶藏,能出生許許多多的資源供給我們生活所需,佛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心地裏面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供養我們的法身慧命,地藏取這個意思。心地的寶藏用什麽東西來開發?妳要是不把它開發出來,妳就得不到用處,壹定要懂得把它開發出來。用什麽開發?用孝敬。諸位要曉得,孝敬是性德,是本性裏頭本具的德行。所以孝親尊師,是開發自性唯壹的工具。
地藏菩薩更是發了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願度壹切眾生,尤其是他長駐地獄之中救度幽冥界的眾生。而且佛把在滅度的時候,救度眾生的重擔交給了地藏菩薩。
5.中國四大菩薩是哪四大菩薩中國四大菩薩 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代表中國佛教的特質。
陀山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 愛心),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代表大願(孝道),五臺山文殊菩薩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賢菩薩代表 大行(落實),所以這四位佛教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縱然不是在這四大名山,壹般比較大的道 場也都會供奉這四大菩薩。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不單是佛教徒,就連壹般人也都知道,在壹般民間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 大、最受歡迎的壹位菩薩。
在中國唐朝時候,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略去‘世’字而簡稱觀音菩薩,相沿成習,所以現在世 人多稱觀音菩薩。唐朝以後,觀音菩薩多被塑畫成女性形像,就像壹位慈母壹樣,以此來表現觀音菩薩的 慈悲。
希望用母性的大愛,來表達菩薩對壹切眾生若赤子的慈悲。所以,菩薩本無男女相的分別,而是為 了度化眾生,因此在很多觀音菩薩的感應故事裏,菩薩大多以女身示現,這是眾生對無私之愛祈求的感應 ,是觀音菩薩慈愛的象征,也是菩薩形像多是女眾的原因。
觀音菩薩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眾生受苦難,時刻不忘為眾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樂,經上說:‘世 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眾生多苦,所謂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眾苦煎熬,正希求壹種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輔助與指導, 而菩薩悲智雙連,以其平等、普遍、廣博的愛心,贏得了‘戶戶觀世音’的信仰與尊敬。
觀音菩薩在《楞嚴經》中,以耳根圓通,而被文殊菩薩稱贊為二十五圓通中第壹圓通,因為‘此方 真教體,清凈在音聞’。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特別敏銳,容易藉由聽聞佛法或是梵唄唱誦而起信。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觀音菩薩是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二十位善知識,善 財到補怛洛迦山的菩薩住處,觀音菩薩為他解說‘大悲行法門’。 而《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則是敘述菩薩觀世音度化眾生種種苦難,隨時隨處,應以何身 而得度者,即現何身而予以救濟。
凡是遇到危難的人,稱念觀音菩薩的名號,菩薩便會即時觀其音聲前往 解救。 中國民間根據《華嚴經》‘五十三參’中,善財童子到補怛洛迦山觀世音菩薩住處參訪菩薩的說法, 結合菩薩在浙江定海縣東舟山群島的諸多感應事跡,認定這裏就是觀音菩薩在中國的住處,名之為普陀山 。
沿襲下來,普陀山便成了信眾朝拜觀世音菩薩的聖地。 根據同樣的典故,而有了‘童子拜觀音’的形像。
又有人把善財童子與《法華經》中的龍女,***同做 為觀音菩薩的左右協侍。現在我們最常見到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 示菩薩眼到手到,有能力隨時隨處應眾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
觀音菩薩的慈悲,是真誠理性的愛心,視壹切眾生如自己的兒女,以愛心呵護之,以智慧 *** 之,是 悲智雙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