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若即若離有什麽典故嗎?

若即若離有什麽典故嗎?

若即若離典故:

出自: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裏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近義詞有:敬而遠之、貌合神離,反義詞有:親密無間、親如骨肉,若即若離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態度不明朗。

若即若離:ruò jí ruò lí

也作:若離若合

褒貶色彩

中性

語法結構

並列

釋義

基本

若:好像,似乎;即:走近,靠近。好像接近,又好像遠遠相離。形容兩者似相關聯,又有距離,使人難以準確把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或捉摸不定)。也指人或事物之間的關系保持壹定的距離,不十分密切。

例句

他對我總是若即若離,使我不太明白他的心意。

他不明白女朋友近來何以對他總是壹副若即若離的樣子。

引證

故能因形創聲,隨事造曲……若離若合,將絕復續。

晉·成公綏·《嘯賦》

朝士必多未滿,面與和相若即若離。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

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裏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八回

我懶得開口,只用若即若離的壹盼,去安慰他。

茅盾·《腐蝕·十月二十四日》

近義詞

不即不離

反義詞

親密無間

形影不離

如膠似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