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打鐵的英語諺語是: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熱打鐵”這個成語是中文常用的壹個詞匯。如果要用英文來翻譯,可以使用“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這個表達,意思是鐵要趁燒紅的時候打。比喻要抓緊有利的時機和條件去做。
諺語是凝練、形象生動並帶有警言、勸誡或啟示作用的短小精悍的話語,它通常是從民間流傳下來的壹種文化遺產,被視為民間智慧的結晶。諺語旨在通過簡單啟亮的語言,傳達出深刻的哲理和經驗,以便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和體現。
趁熱打鐵的出處和歷史由來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十九:“他覺得老大實在有可愛的地方,於是,他決定趁熱打鐵,把話都說凈。近義詞有:事不宜遲、時不可失、不可或緩,反義詞有:坐失良機、拖泥帶水,趁熱打鐵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狀語。比喻做事要抓住有利時機。
這個成語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楚國。相傳,楚國有個叫做熊渠的人,他是個鐵匠,很有技巧。有壹天,他在打鐵的時候,因為爐火太小,導致鐵錘壹直打不熱,他就把錘子放在了旁邊,等著火勢變大再去打。結果,他等到火勢變大後,拿起錘子發現已經變得鈍了。從此,他就明白了壹個道理,即在火熱的時候就要抓住機會,趁熱打鐵,才能做出好的鐵器。
後來,“趁熱打鐵”這個成語就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場合中,用來比喻抓住事物發展的勢頭,及時采取行動。例如:“趁著這個市場火熱,我們要趕快推出新產品”。 “這個時機難得,我們要趁熱打鐵,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