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取長補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
解釋: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出自: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外來幹部和本地幹部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必須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有進步。
二、從善若流 [ cóng shàn ruò liú ]
解釋: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同“從善如流”。
出自:北宋.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合撰《新唐書·張玄素傳》:“從善若流,尚恐不逮。”
翻譯: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恐怕還來不及。
三、擇善而從 [ zé shàn ér cóng ]
解釋: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三個人壹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為我所學習的人。我選取那些優良的方面學習它,對那些不良的方面則加以改正。
四、從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解釋: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出自: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將五分錢讓去,真是“從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風度。
五、見賢思齊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裏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翻譯: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自己內心反省是否有和他壹樣的錯誤並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