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手抄報內容
漢字中的“品”型結構的酷似“金三角”,音、意、形,都非常有趣。可惜,這些字絕大部分不常用,極為生僻,幾乎變成了絕無僅有的“活化石”。
(壹)最土的漢字——“垚”yáo
這個字讀“堯”,山高的意思。並不是意外的巧合,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之中,每個字擺成品型結構,都能派生出另外壹個絕然不同的漢字。“垚”字不常見,雖說壹副土頭土腦的模樣,核心卻是峭拔巍峨、直插雲霄。
(二)最滑的漢字——“鱻”xiān
三個魚,味道鮮香。這個字讀作“鮮”,同時,也是“鮮”的異體字。原指生魚;抑或“新鮮、明麗”的意 思;也指鮮美、應時的食物。現在,街面上不少飯館喜歡采用這樣生僻的招牌,比如:“羴”、“犇”、“鱻”等等,盡管並不壹定清楚它們的讀音和本意,卻給人 大魚大肉、排場豐盛的感覺。
(三)最鬧的漢字——“猋”biāo
這個字讀作“標”。字型很明顯,三條狗糾纏在壹起,表示狗群奔跑的樣子;引申壹步,便派生出迅速、飆升的意思。
(四)最頂的漢字——“麤”cū
這個字讀“粗”,也是漢字“粗”的異體。從字型上看,壹大兩小三頭鹿,死死地頂在壹起,似乎彼此混攪,非常有力氣;惜乎,只表達了動粗的意思。《左傳》記載:“糧則無矣,麤則有之。”這裏的“麤”是粗糲帶糠的谷物。
(五)最畜生的漢字——“骉”biāo
《三字經》裏說:“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除了雞和豬之外,馬、牛、羊和狗,都可以按品型結構拼成另外壹個嶄新的漢字。
“骉”,讀“標”,字型很清楚,壹匹馬率領另外兩匹,風馳電掣地奔跑。這個字恰恰是眾馬奔騰的樣子。
“羴”,讀“山”,也是“膻”的異體字。掉進羊群裏還能聞著什麽好味兒?臊氣!有句成語叫做“趨腥附膻”嗎?所謂“膻”,就是羊肉的氣味。
“犇”,讀“奔”,也是“奔”的異體字。牛,本性溫順,三頭牛碰面,也不至於太瘋狂,除非躥進了西班牙鬥牛場。這個字反倒是奔跑、急匆匆的意思。
(六)最敏感的漢字——“毳”cuì
這個字讀作“崔”。三根毛兒是什麽意思呢?還是指毛發,醫學上專有“毳毛”壹詞,指人體表面除頭發、陰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細毛,俗稱“寒毛”。既是“寒毛”,就非常敏感,它替人體傳遞冷熱寒暑的細膩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