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仗人勢 豬狗不如 禽獸不如 為虎作倀 惡貫滿盈 作惡多端 無惡不作
裝瘋賣傻 裝聾作啞 裝模作樣 裝腔作勢 恩將仇報 忘恩負義 人老珠黃
人雲亦雲 賠了夫人又折兵 惹是生非 自以為是 處心積慮 陰險狡詐 鼠目寸光 賊眉鼠眼 勾心鬥角 愛慕虛榮 財迷心竅 好吃懶做 離經叛道 掩耳盜鈴 子虛烏有 指鹿為馬 縱虎歸山 按圖索驥 暗送秋波 獨善其身
粉墨登場 規行矩步 另起爐竈 綿裏藏針 窮形極相 舞文弄墨 朝三暮四
狐假虎威
2.形容罵人的成語大全
破口大罵:pò kǒu dà mà,口出惡語大聲罵人。作謂語、賓語;指罵人。
灌夫罵坐:guàn fū mà zuò,用以指人借酒發泄心中的不滿。作賓語、定語;形容為人剛直敢言。
灌夫罵座:guàn fū mà zuò,灌夫:西漢著名將領。指灌夫酒後罵人泄憤。形容為人剛直敢言。作賓語、定語;形容為人剛直敢言。
破口痛罵:pò kǒu tòng mà,破口:惡語。滿口惡語罵人。作謂語、賓語;指罵人。
破口怒罵:pò kǒu nù mà,破口:惡語。滿口惡語罵人。作謂語、賓語;指罵人。
3.描寫罵人的話的成語二百五 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壹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惡言惡語 指用狠毒的話罵人或說話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壹路惡言惡語,直嚷到自己房中,說向丈夫。”
惡言潑語 指用狠毒的話罵人或說話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3回:“這伊秀才又是個極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惡言潑語,傷犯那些眾人。”
狗血淋頭 舊時迷信說法,謂狗血淋在妖人頭上,就可使其妖法失靈。後形容罵得很兇,使被罵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壹樣,無言以對,無計可施。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三回:“馬知府道:‘必然是個妖人!’教去取些法物來。牢子、節級將李逵捆翻,驅下廳前草地裏,壹個虞候掇壹盆狗血沒頭壹淋。”
灌夫罵座 灌夫:西漢著名將領。指灌夫酒後罵人泄憤。形容為人剛直敢言。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遂怒,劾灌夫罵座不敬,系居室。”
墓木拱矣 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麽粗了。意思是妳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亦。”
墓木已拱 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麽粗了。意思是妳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亦。”
破口大罵 用惡語罵人。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茶房未及開口,那女人已經破口大罵起來。”
撲殺此獠 撲殺:打死;獠:古時罵人的話。打死這個壞家夥。形容對某人憎恨之極。
出處:《新唐書·褚遂良傳》:“武氏從幄後呼曰:‘何不撲殺此獠?’”
人頭畜鳴 鳴:叫。這是罵人的話,指雖然是人,但象畜類壹樣愚蠢。也比喻人的行為非常惡劣。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胡亥)誅(李)斯、(馮)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
素口罵人 以茹素之口罵人。比喻偽善。
出處: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茹素》:“古語兩句甚好:寧可葷口念佛,莫將素口罵人。”
天打雷劈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罵人或賭咒的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八回:“好嬸娘,親嬸娘,以後蓉兒要不真心孝順您老人家,天打雷劈。”
天災人禍 天:自然。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也比喻害人精(罵人的話)。
出處: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屠世雄並無此事,敢是另有個天災人禍,假稱屠世雄的麽。”
有目無睹 猶言有眼無珠。用來責罵人瞎了眼,看不見某人或某事物的偉大或重要。
出處:宋·蘇軾《淮陰侯廟記》:“淮陰少年,有目無睹,不知將軍,用之如虎。”
有眼無瞳 用來責罵人瞎了眼,看不見某人或某事物的偉大或重要。同“有眼無珠”。
出處: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壹折:“都只因氣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誰知妳有眼無瞳。”
有眼無珠 珠:眼珠。沒長眼珠子。用來責罵人瞎了眼,看不見某人或某事物的偉大或重要。
出處: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壹折:“常言道,賢者自賢,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蕕般各別難同處,怎比妳有眼卻無珠。”
咒天罵地 形容信口亂罵。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他脾氣越發壞了,不是捶床拍枕,就是咒天罵地。”
捉雞罵狗 猶指桑罵槐。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張氏曉得了,反怪媳婦做格,不去勾搭兒子幹事,把壹團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雞罵狗,言三語四,影射的發作了壹場。”
狗咬呂洞賓 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壹。狗見了呂洞賓這樣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來罵人不識好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詈詞。罵人長相難看。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壹回:“妳看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罵人的話。罵人長相難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我嫁得這等壹個,也不枉了為人壹世!妳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
4.形容罵人帶臟話的詞語有哪些不堪入耳、穢語汙言、汙言穢語、粗言穢語、豬狗不如。
1. 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堪:可,能;入耳:聽。指說的話使人聽不進去(多指臟話)。出 處:清·椰開先《閑居集·市井艷詞序》:“嘩於市井;雖兒女子初學者;亦知歌之。但淫艷褻狎;不堪入耳。”
2. 穢語汙言[ huì yǔ wū yán ]:穢:汙濁,骯臟。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話。出 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24回:“指著唐僧,禿前禿後,穢語汙言,不絕口的亂罵。”
3. 汙言穢語[ wū yán huì yǔ ]:指骯臟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話語。出 處:《女語論·和柔章》
4. 粗言穢語[ cū yán huì yǔ ]指粗魯骯臟的話語。出 處:唐·宋若華、宋若昭《女語論·和柔章》:“莫學愚婦,不問根源,粗言汙語,觸突尊賢。”
5. 豬狗不如[ zhū gǒu bù rú ]:連豬狗都不如。 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5.表示“罵人”的詞語有哪些表示“罵人”的詞語有:潑婦罵街、指桑罵槐、冷嘲熱諷、冷言冷語、反唇相譏 等。
1. 潑婦罵街 [ pō fù mà jiē ]潑婦:潑辣兇悍的婦女。象潑婦在街上當眾謾罵。多指大肆攻擊、謾罵別人。
出自鄒韜奮《經歷·新聞記者的作品》:“對政敵或爭論的對方有著誠懇的禮貌,壹點沒有潑婦罵街的惡習氣。”
造句:遠處,傳來了潑婦罵街壹般的聲音,這種聲音在米拉讀高中後,收斂了很多,只是今天,不知怎地,突然爆發了出來。
2. 指桑罵槐 [ zhǐ sāng mà huái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出自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造句:冷嘲熱諷,指桑罵槐的作風是要不得的。
3. 冷嘲熱諷 [ lěng cháo rè fěng ]冷:不熱情,引伸為嚴峻;熱:溫度高,引伸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出自清·袁枚《隨園三十二種·牘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 諷。”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神出鬼沒母子動身;冷嘲熱謔世伯受窘。”
造句:對成績落後的同學要積極鼓勵,不要冷嘲熱諷。
4. 冷言冷語 [ lěng yán lěng yǔ ]冷:意含譏諷。帶譏諷意味的冷冰冰的話。
出自宋·寶林《寶林禪師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裏;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
造句:妳這樣冷言冷語的,好朋友都被妳得罪了,難道妳就壹點兒也不後悔?
5. 反唇相譏 [ fǎn chún xiāng jī ]反唇:回嘴、頂嘴。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譏諷對方。出自明·何良俊《回友齋從說》:“夫妻且有脫輻之隙;婦姑不免反唇之譏。”
造句:他聽出話中帶刺兒,但並沒有反唇相譏,而是笑了笑說:“請妳再幫我想想主意。”
6.表示罵人的成語血口噴人----比喻用惡毒的話汙蔑或辱罵別人。
罵不絕口----罵聲不斷。
赤口白舌----赤:火紅色。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東怨西怒----謂任意指責別人。
河東獅吼----比喻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
淫言狎語----輕狎的言詞;淫穢猥褻的言詞。
惡言惡語----指用狠毒的話罵人或說話
言出禍從----話剛出口,禍患就降臨頭上。
非愚則誣----誣:誣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話,就是故意汙蔑。
壹語中人----中:中傷。以壹句話中傷人。
惡語相加----把惡毒的語言加到別人身上。
讒言佞語----中傷他人和奉承討好的話語
冷語冰人----用冷酷的話傷人。
淫詞穢語---- *** 猥褻的言詞。同“淫詞褻語”。
穢言汙語----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話。
冷嘲熱諷----用尖刻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7.關於罵人的詞語有哪些指桑罵槐 [zhǐ sāng mà huá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貶義
出 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例 句
冷嘲熱諷,~的作風是要不得的。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旁敲側擊 隱晦曲折 含沙射影 拐彎抹角
反義詞
心直口快 直言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