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可羅雀mén kě luó què[釋義] 羅雀:設網捕雀.大門前面可設置網捕雀.形容門庭冷落;來的客人很少.[語出] 《史記·汲鄭傳贊》:“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正音] 雀;不能讀作“qiǎo”.[辨形] 羅;不能寫作“籮”.[近義] 門庭冷落[反義] 門庭若市[用法] 壹般用於形容商業服務部門生意不興隆;顧客很少的冷清的情形;也可形容門庭冷清.壹般作謂語、定語、補語.[結構] 主謂式.[例句] 爸爸退休後;家裏冷清起來;~.[英譯] having few visitors[成語故事] 故事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曾經為漢武帝手下的、兩位大臣合寫了”壹篇傳記,壹位是汲黯,另壹位是鄭莊.汲黯,字長孺,濮陽人,景帝時,曾任“太子洗馬”,武帝時,曾做過“東海太守”,後來又任“主爵都尉”.鄭莊,陳人,景帝時,曾經擔任“太子舍人”,武帝時擔任“大農令”.這兩位大臣都為官清正,剛直不阿,曾位列九卿,聲名顯赫,權勢高,威望重,上他們家拜訪的人絡繹不絕,出出進進,十分熱鬧,誰都以能與他們結交為榮.可是,由於他們太剛直了,漢武帝後來撤了他們的職.他們丟了官,失去了權勢,就再也沒人去拜訪他們了.開封的翟公曾經當過廷尉.他在任上的時候、登他家門拜訪的賓客十分擁擠,塞滿了門庭.後來他被罷了官,就沒有賓客再登門了.結果門口冷落得可以張起網來捕捉鳥雀了.官場多變,過了壹個時期,翟公官復原職.於是,那班賓客又想登門拜訪他.程公感溉萬千,在門上寫了幾句話:“壹生壹死,乃知交情;—貧壹富,乃知交態;壹責壹賤,交情乃見.”門庭若市mén tíng ruò shì[釋義] 門:原指宮門;庭:原指朝庭;現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場.原來形容宮門裏;朝庭上;進諫的人多得像在集市壹樣;十分熱鬧.現在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語出] 《戰國策·齊策…》:“群臣進諫;門庭若市.”[辨形] 庭;不能寫作“饋”.[近義] 車水馬龍[反義] 門可羅雀[用法] 壹般用於家庭、商業、服務部門等場所.壹般作謂語、定語.[結構] 主謂式.[辨析] 見“賓至如歸”(71頁).[例句] 自從他的父親當上縣長以後;他們家每天都~.[英譯] swarming with visitors[成語故事] 故事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身材高大容貌端莊.他為勸說齊威王放開言路,鼓勵群臣進諫,就給齊威王講了這樣壹個故事:壹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詳壹番,然後問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較起來,誰長得英俊.“妳英俊極了,徐公怎麽比得上妳呢?”妻子說.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活,並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於是他又去問他的愛妾,愛妾回答說:“徐公怎能比得上妳呢?”第二天,鄒忌家中來了壹位客人,鄒忌又問了客人,客人說:“徐公哪有妳這樣俊美呢?”過了幾天,正巧徐公到鄒忌家來拜訪,鄒忌便乘機仔細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較.結果,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徐公漂亮.於是,他對齊威王說:“我本來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說我比他漂亮,這是因為妻偏護我,妾畏懼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恭維我,不說真話.我們齊國地方這麽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妳,滿朝文武,誰不畏懼妳,全國百姓誰不希望得到妳的關懷,看來恭維妳的人壹定更多,妳壹定被蒙蔽得非常嚴重了!”鄒忌又勸諫說:“現在齊國地方千裏,城池眾多,大王接觸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壹定更多.大王如能開誠布公地征求意見,壹定對國家有益.”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面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壹下,群臣前去進諫的,壹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場壹樣熱鬧.。
2. 溉字開頭的成語溉盥, gài guàn 基本解釋
洗滌。
溉汲, gài jí 基本解釋
汲水澆田。《呂氏春秋·察傳》:“ 宋 之 丁氏 ,家無井而出溉汲,常壹人居外。”
溉田, gài tián 基本解釋
(1).灌溉田畝。《淮南子·齊俗訓》:“夫稟道以通物者,無以相非也,譬若同陂而溉田,其受水均也。”《漢書·溝洫誌》:“乃使水工 鄭國 間說 秦 ,令鑿 涇水 ……欲以溉田。”《後漢書·鮑昱傳》:“ 昱 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饒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宋 歐陽修 《兵儲》:“今 河北 保塞 , 河東 並 汾 , 關中 涇陽 悉有水地基址,惟有 鄴中 西門豹 溉田之跡未見興起。”
(2).謂灌溉而種田。《漢書·溝洫誌》:“故盡 河 堧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石以上。” 顏師古 註:“溉而種之。”
溉灌, gài guàn 基本解釋
(1).灌溉。《漢書·張禹傳》:“及富貴,多買田至四百頃,皆 涇 渭 溉灌,極膏腴上賈。” 漢 蔡邕 《京兆樊惠渠頌》:“然而地有埆塉,川有墊下,溉灌之便,行趍不至。” 唐 柳宗元 《愚溪詩序》:“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清 岑霽 《尋澗上先生故居》詩:“壹曲山泉上沙出,何人溉灌種瓜田?”
(2).洗滌。 唐 杜甫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楊中丞通簡臺省諸公》詩:“入舟雖苦熱,垢膩可溉灌。”
溉濟, gài jì 基本解釋
謂灌通調劑。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終始》:“春夏陽多而陰少,秋冬陽少而陰多,多少無常,未嘗不分而相散也。以出入相損益,以多少相溉濟也。”
溉浸, gài jìn 基本解釋
灌溉。《孔叢子·連叢子上》:“伐之原野,樹之中塘,溉浸以時,日引月長。”
溉導, gài dǎo 基本解釋
3. 像花甲,古稀等的這些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齡的詞語還有哪些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語繈褓(qiǎng bǎo):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二、三歲的兒童.總角、垂髫: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及笄(jī):女子十五歲(女子成年).束發: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也是成童的代稱.壹般認為是十五歲以上.加冠:男子二十歲(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剛成年.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耆(qí):六十歲以上. 古稀:七十歲.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 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期(jī)頤:壹百歲.詳細:繈褓:未滿周歲的嬰兒.孩提:指2——3歲的兒童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裏,“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壹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童齔[ch鑞]: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範?看?罰骸捌渥鈾鎪湓鄺倀常?薪苑夂睿鼐 !?總角:八九歲到十三四歲九齡:為9歲.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壹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壹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結發:束發,紮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弱冠.誌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肺?罰院蟠??5歲為“誌學之年”.束發: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壹束).二八:為16歲.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結發:束發,紮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肺?罰院蟠??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誌”之意).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肺?罰院蟠??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50歲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肺?罰院蟠??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肺?罰院蟠??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天幹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壹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幹支記時間.所謂幹支,是天幹地支的簡稱.天幹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幹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花甲之年:指60歲.還歷之年:指60歲.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耄耋:耄[m鄌],《鹽鐵論沸⒀?分行吹潰骸捌呤?渾!薄獨竇欠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閉,《爾雅肥脫浴紛ⅲ骸鞍聳?蟆!卑焉廈婕鋼炙搗ê掀鵠矗?頤強梢鑰吹劍?半q蟆筆侵溉說母呤伲?笤際恰捌呃習聳?繃恕k?m鄌]耋[di閉: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