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朱穆好學文言文

朱穆好學文言文

1. 朱穆好學 文言文

原文

朱穆①年五歲便有孝稱,父母有病,輒不②飲食,差②乃復常。及壯耽學,銳意講誦。或時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顛墜坑岸。其父常以為專愚,幾不知馬之幾足。穆愈更精篤。

註釋

①朱穆(100—163):東漢大臣,字公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曾任刺史、尚書等職。②差:同“瘥”,病愈。

譯文

朱穆年五歲時就頗有孝順的名聲,父母生病,他就不吃不喝直到他們病愈為止。長大後刻苦學習,壹心讀書。有時思想靈感來了,自己的衣帽丟了也不知道,甚至墜落坑邊。他父親曾經認為他很愚笨,幾乎搞不清馬有幾條腿,而朱穆在學業上則更加專心致誌了。

2. 朱穆好學 譯文

譯文: 朱穆傳,朱穆字公叔。

五歲時,便有孝順之名。父母有病,常不飲食,病稍愈才恢復正常。

到了壯年很好學習,在講誦方面多下功夫,有時想問題專心時,衣冠丟失了還不自知。他的父親常認為他太專心近似愚笨,差不多不知道數馬足。

朱穆更加精心鉆研學問。開始被舉為孝廉。

順帝末年,江淮壹帶盜賊群起,州郡不能制止。 有人勸大將軍梁冀道:“朱公叔文武全才,海內奇士,如用他做謀主,賊人不難平定。”

梁冀也常聽到朱穆的名聲,於是提拔他,讓他管軍事,很被親近和重視。等到桓帝即位,順烈太後臨朝聽政,朱穆認為梁冀有權有勢,希望他能扶持王室。

於是推斷災異發生的根源,寫壹篇奏記勸戒梁冀道“:穆想到明年是丁亥之歲,刑德合於乾位,《易經》講的龍戰之會。它的文字說‘: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說的是陽道將勝而 *** 將負的意思。今年九月天氣郁悶,五位四候連失正氣,這是互相說明問題哩。

善道屬陽,惡道屬陰,如果修正守陽,摧折惡類,那麽福就跟著來臨了。穆每事不會做,只是喜好學習,傳授於老師,時有可試。

願將軍想想我的愚言,重納諸儒的意見,而親近忠正之士,斷絕小人之道,專心於朝政,割除個人私心,廣求賢能之才,排斥小人之邪惡。做人君的不可不學習,做人臣的當以天地順道漸漬其心。

應替皇帝選置師傅和侍講之人,找壹些小心忠篤敦禮之士,將軍和他們壹道,參勸講授,師賢法古,這好比靠著南山坐在平原,誰能傾倒它呢!今年夏天,月暈房星,明年當有小災。應該殺掉壹些被天下所怨恨的奸臣,來杜塞災咎。

議郎、大夫之位置,本應是壹些儒術高行之士去幹,現在多半不是他們;九卿之中,也有不能勝任的,希將軍考察。”又推薦種詗、欒巴等人。

而第二年嚴鮪謀立清河王蒜,又黃龍兩次在沛國出現。梁冀不學無術,便以朱穆“龍戰”之言為應驗,於是請種詗作從事中郎,薦欒巴做議郎,舉朱穆高第,做侍禦史。

這時同郡趙康叔盛,隱居在武當山,清靜不願做官,以經傳教授門徒。朱穆年已五十,於是奉書稱弟子。

等到趙康死後,朱穆喪之如老師。他這種尊德重道的行為,被當時人所佩服。

朱穆常感到當時風俗淺薄,慕尚敦厚,於是寫了《崇厚論》。又著壹篇《絕交論》,也是矯正時弊之作。

梁冀驕傲暴虐不改,朝野十分怨恨,朱穆因為是梁的故吏,害怕他積惡招禍,又上書諫道:“古時的英明君主,必有輔德之賢臣,規諫之官,下至器物,銘書成敗,以防止出現差錯。 所以君有正道,臣有正路,從之如升堂,違之如赴壑。

現在將軍地有申伯之尊,位在群公之首,壹日行善事,天下歸順,終朝做壞事,四海遭殃。近來,官吏百姓都匱乏,如以洪水蟲災為害。

京師諸官費用增多,詔書發調有時至十倍之多。各人都說官無見財,都歸百姓所出,公賦本來很重,私人剝削不少。

地方的牧守長吏,多半不是嚴格挑選的人,貪聚無厭,遇人如虜,有的人死在瞂擊拷打之下,有的人被迫自殺。 又官吏掠奪百姓,都是用尊府的名義。

於是將軍結怨於天下,吏人酸毒,道路嗟嘆不止。從前秦朝政治煩苛,百姓土崩瓦解,陳勝奮臂壹呼,天下人聲鼎沸,而當面討好之臣,還說太平無事。

諱惡不改,卒至滅亡。從前永和末年,綱紀稍有松弛,頗令人失望。

四五年光景,而財空戶散,下有離心。馬免之徒乘敝而起,荊州揚州之間,差點出了大患。

幸虧順烈皇後初政清靜,內外同心協力,才得討平下來。現在百姓擔心,困難甚於永和,內非仁愛之心可得容忍,外非守國之計所宜久安。

將相大臣,與元首***於壹體,***坐壹車奔馳,同乘壹船出海,如果車覆船沈,患難***同遭際。難道可以去明即暗,冒險自安,主孤時困,而沒有人出來挽救麽!應當及時更換不稱職的人,減省第宅園池之費用,拒絕郡國奉送的財物。

內以自明,外解人們的疑惑,使挾奸的汙吏沒有依托,司察之臣得盡耳目之責。法度既張,遠近清壹,那麽將軍就身尊事顯,德澤永耀後世。

天道明察,無言不信,希您省覽。”梁冀不采納,而放縱更加厲害,而且左右收受饋贈賄賂,與宦官往來密切,任命他的子弟、賓客作州郡要職。

朱穆又上書極諫,梁冀始終不覺悟。梁冀回報壹書說:“這樣,我就沒壹件好處麽?”朱穆言辭雖然懇切,但也不認為有罪。

延熹六年(163)死去,時年六十四歲。做官幾十年,蔬食布衣,家中沒有余財。

公卿***同上表說朱穆立節忠清,虔恭機密,守死善道,應該得到旌寵。朝廷策詔褒述,追贈益州太守。

所著論、策、奏、教、書、詩、記、嘲,***二十篇。朱穆以前在冀州,所提拔的人都是清德長者,多數做到公卿、州郡。

兒子朱野,少有名節,仕至河南尹。起初,朱穆父親死了,朱穆與諸儒生考依古義,謚叫貞宣先生。

等朱穆死後,蔡邕又與門人***述其德行,謚為文忠先生。 原文出自:《後漢書.卷四十三.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

擴展資料:

朱穆主張改革弊政,清除宦官,選用賢能,“減省第宅園池之費,拒絕郡國諸所奉送”(同上)。

在哲學上,發揮道家重道返樸的觀點。否定儒家的禮義而以道與理作為行為的準則。

朱穆自幼即以沈思好學、用心專壹而著名,由於精力專註,或丟失衣冠,或跌落坑中,亦不自知;年50。

3. 顏回好學文言文具體翻譯

原文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編輯本段]譯文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過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妳的學生中哪個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不遷怒於人,不兩次犯同樣的錯誤.可惜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有這樣好學的人了.”。

4. 與《鑿壁借光》壹樣寫勤奮好學的文言文

囊螢映雪 所屬朝代:晉代 出處《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懸梁刺股《漢書》曰:“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後為當世大儒”,是為“懸梁”.而“刺股”,則見於《戰國策》,說的是蘇秦攻讀《太公陰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立雪程門程是指宋代理學家程頤.立雪是指學徒站在雪中虔誠求道.“程門立雪”的原意是說: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站著.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教.這則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和遊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神,楊時、遊酢二人恭敬地站在壹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壹尺.後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範例.“程門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

5. 沈約好學文言文沈約孤貧,篤誌好學

《沈約好學》譯文(沈約)孤貧,篤誌好學,晝夜不釋卷.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油滅火.而晝之所讀,夜輒誦之,遂博通群籍,善屬文.濟陽蔡興宗聞其才而善之,及為郢州,引為安西外兵參軍,兼記室.興宗常謂其諸子曰:“沈記室人倫師表,宜善師之.”(家境)孤苦貧寒,誌向堅定而且熱愛學習,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親擔心他因為太勞累而生出疾病,時常讓他少添燈油(熄燈).而(沈約)白天所誦讀過的文章,晚上就能夠背誦,於是精通眾多典籍,能夠寫出很好的文章.從家中被起用接受朝廷征聘.濟陽蔡興宗聽說了他的才能很賞識他.蔡興宗時為郢州刺史,引薦沈約為安西外兵參軍,兼任記室(官名).蔡興宗曾經對他的幾個兒子說:“沈約的為人堪稱師表,妳們應該好好地向他學習.”。

6. 《司馬光好學》全文翻譯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①記問不若②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遊息③矣;獨(10)下帷絕編(11),迨④能倍誦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⑦言:“書不可不成誦.或⑧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⑨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司馬溫公:即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的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既:已經. 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事.這裏借此指專心讀書. 絕編: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意思是,翻閱的次數多了,編木簡的牛皮繩子被多次折斷),這裏借此指指讀書勤奮. ①患:擔憂. ②若:如. ③眾:眾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誦:“倍”通“背”,“背誦”的意思. ⑥乃:才 ⑦嘗:曾經 ⑧或:有時 ⑨詠:吟詠. ⑩獨:獨自 ?下帷絕編:分別指董仲舒和孔子對於學習態度的兩個典故.現指很努力、專心地讀書.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憂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壹起學習討論,眾多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還在專心學習,刻苦讀書,壹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才停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功夫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生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有時在馬車上的時候,有時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