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還是其義自見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還是其義自見

指讀書讀得遍數多了,自然就會理解書的內容和涵義。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拼音: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晉·陳壽《三國誌·魏誌·王肅傳》南朝·宋·裴松之註引《魏略》,復句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定語、分句。

這個成語的出處為:晉·陳壽《三國誌·魏誌·王肅傳》南朝·宋·裴松之註引《魏略》:“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有壹個人叫董遇的人,少時家境貧寒,只能靠去田間賣苦力或走街串巷做些販夫走卒的活計來養活自己。但無論做什麽,走到哪裏,環境多麽惡劣,他總是隨身攜帶著壹些書,只要壹有空就會孜孜不倦地讀起來。

後來,他發達了,做了官吏,仍堅持博覽群書,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最終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學問家。

董遇成名之後,壹時間很多俊傑才子慕名而來,想要拜他為師。這其中就有壹個叫李堯的書生,李堯是董遇的同鄉,少年時就研讀了很多書籍,待年齡稍大些,漸漸喜歡上了歷史典藏。初見面,壹番寒暄之後,董遇問:“年輕人,給妳壹本書,妳會去讀幾遍?”

李堯恭敬地作了個揖,謙卑地答道:“三遍。”董遇說:“此話不假?”答曰:“是真的讀三遍。”董遇很失望,擺擺手對他說:“年輕人,妳還是回去吧。”

李堯不解:“先生,此話何意?我是誠心誠意地來向您拜師學習的,您為什麽不肯收下我呢?”

董遇回答道:“不是我不想留妳,也不是妳資質不夠,我覺得妳沒有悟出治學的精髓所在。在妳來此之前,早已有很多人來向我請教學習的方法,其實,也談不上什麽高深方法,我只是讀書讀的遍數多罷了。”

李堯滿臉困惑地問:“先生會讀多少遍呢?”董遇笑了笑說:“文章至少要壹口氣先讀上百遍。我覺得壹篇文章如果不讀很多遍的話,是很難理解文章的真正含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