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登場。
粉墨登場,漢語成語,讀音為fěn mò dēng chǎng,原指演員化妝上臺演戲。現比喻壞人經過壹番打扮,登上政治舞臺。出自:臧懋循《元曲選後序》:而關漢卿輩至躬踐排場,而傅粉墨。
示例: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清勤堂隨筆》:粉墨登場,所費不貲。致滋喧雜之煩,殊乏恬適之趣。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丐癖》:久即村人賽會,生亦粉墨登場,歌喉壹聲,諸伶拜下風,觀者呼絕調矣。
明張岱《祭義伶文》:汝生前傅粉登場,努眼張舌,喜笑鬼諢,觀者絕倒,聽者噴飯。這篇文章是明代文學家張岱為他朋友家的壹位已經去世了的叫夏汝開的戲劇演員寫的祭文。及至北平攻陷,這些地痞流氓自然沒有~的資格與本領,而日本也並未準備下多少官吏來馬上發號施令。
粉墨登場所表達的是貶義,在近幾年主要就是強調通過化妝,然後在舞臺上表達著虛偽的面容,但是在很多時候,登臺亮相中也會屬於中性詞,主要強調某主演即將登臺,表達經過打扮,化妝的過程,其實粉墨登場和閃亮登場都是表演。
粉墨登場的影響:
粉墨登場這個成語在現代社會中,主要用來形容某個人或事物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和討論。這個成語通過形象的描述,生動地表達了初次亮相所帶來的震撼和吸引力。
粉墨登場的魅力在於強調了初次亮相所帶來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以及對公眾的深遠影響。無論是在傳統文化中還是在現代社會中,粉墨登場都是壹個富有魅力的成語,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