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春字的成語有哪些
妙手回春、春雨如油、臘盡春回、春風化雨、滿面春風
壹、妙手回春
白話釋義:稱贊醫生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也說著(zhuó)手成春。
朝代:清
作者:李寶嘉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但是藥鋪門裏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什麽‘功同良相’,什麽‘扁鵲復生’,什麽‘妙手回春’……”
二、春雨如油
白話釋義:春雨貴如油。形容春雨可貴。
朝代:宋
作者:釋道原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春雨壹滴滑如油。”
翻譯:春天的雨水壹滴滑如油
三、臘盡春回
白話釋義:即農歷十二月。臘月過去,春天又來了。
朝代:唐
作者:孫道絢
出處:《菩薩蠻·梅》:“臘盡見春回,寒梢花又開。”
翻譯:臘月過去春天又來了,樹梢上的花又開了
四、春風化雨
白話釋義: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處:《孟子·盡心上》:“有如時雨之化者。”
翻譯:有像及時雨壹樣滋潤化育的
五、滿面春風
白話釋義:形容高興、得意的神情。也形容和顏悅色。
朝代:元
作者:王實甫
出處:《麗春堂》第壹折:“氣昂昂,誌卷長虹。飲千鐘,滿面春風。”
翻譯:得意歸來喜笑顏開,誌氣軒昂的樣子可席卷空中的長虹,暢飲美酒千杯,更是滿面春風。
五子登科是什麽意思
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五子登科,本為中國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
五子登科本為中國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
當朝太師馮道為他賦詩雲:“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壹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來歌頌他,教導兒童要好好念書,父親也要教子有方。
(2)火養什麽意思是什麽成語擴展閱讀明張岱《夜航船》也有“五子科第”條:黃汝楫,方臘犯境,汝楫出財物二萬緡,贖被掠士女千人。夜夢神告曰:“上天以汝活人多,賜五子科第。”其後子開、閣、閌、闿,皆登科。
從南宋至今八百余年來,汾源李氏族人在靜樂縣、婁煩縣、嵐縣、寧武縣等四縣七十余個村繁衍生息,已發展到壹萬余戶,五萬余人,是李姓壹個龐大的支系。始祖李元章,生於南宋嘉定年間,賜封中憲大夫(正四品)。
汾源李氏從宋至今八百多年,其歷史之久,居住範圍之廣,人口之龐大,且世系井然,這些特點在族譜上也是少見的,不僅如此,在汾源李氏族譜上湧現出不少傑出人才。始祖李元章所生五子,曰:裕、彬、珪、佐、潤。李裕官至棗強縣令。
含貓的成語有哪些
含貓的成語:貓兒哭鼠、貓噬鸚鵡、爭貓丟牛、貓鼠同眠、虎蹤貓跡等
1、貓兒哭鼠 (māo ér kū shǔ)
解釋:比喻假慈悲,偽裝同情。
出處:吳組緗《壹千八百擔》:“妳這些憐惜佃戶的話,都是貓兒哭鼠。”
2、貓噬鸚鵡 (māo shì yīng wǔ)
解釋:比喻排擠好人。
出處:宋·嶽珂《桯史·鸚鵡諭》:“至今蜀人談謔,以排根善類者為‘貓噬鸚鵡’。”
3、爭貓丟牛 (zhēng māo diū niú)
解釋:為了爭奪貓而丟了牛。比喻貪小失大。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
4、貓鼠同眠(māo shǔ tóng mián)
解釋:貓同老鼠睡在壹起。 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幹壞事。也比喻上下狼狽為奸。
出處:《新唐書·五行誌》:"龍朔元年十壹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奸。"
5、虎蹤貓跡 (hǔ zōng māo jì)
解釋:痕跡,蛛絲馬跡。
出處: 當代成語
(3)火養什麽意思是什麽成語擴展閱讀:
貓的成語造句:
1、唯美主義者高舉藝術至上的大旗,人道主義者效貓哭老鼠的悲嘆。 ——茅盾《我們這文壇》
2、高陽《清宮外史》上冊:“他憤憤地說:‘別樣都還罷了,折尾的聲明,不是貓哭耗子?”
3、這公子見了大奶奶,如老鼠見貓,賊人遇捕,由他拖扯進房。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無利不起早什麽意思
“無利不起早”是個中性詞語,意思是如果起得早沒有什麽好處,誰又會去起早呢?在很多情況下,起早是辛苦的,特別是在寒冷的季節裏,從暖烘烘的被窩裏出來,走到壹個冰冷冷的世界,如果沒有壹種讓人有動力的東西在,也是寡有情願為之的。
(4)火養什麽意思是什麽成語擴展閱讀:
典故
《晉書·祖逖傳》載:祖逖與司空劉琨,同為司州主簿,倆人***被同寢,十分友好。半夜聽到雞叫,祖逖就把劉琨踢醒,壹同起舞。這是“聞雞起舞”壹典的出處。
此典曾經激勵過不少人,效法早起謀事。各種職業的人,都有慣於早起的。農民早起耕田耙地,小販早起擺攤賣貨,報童早起送報賣報,清潔工早起清掃街道;很多文化人,也都喜歡早起,歌唱演員早起吊嗓、舞蹈演員早起壓腿、文壇作家早起寫作、戲劇演員早起唱曲……
早起者目的不同,心態也有別。農民想要多幹活,小販希望多賣貨,報童為了爭讀者,清潔工要乘行人少,文化人追求效率高……他們此時的精神,大都是昂揚的。“無利不起早”是個貶義詞,但反過來,如果起早沒有好處,誰又會去起早呢?在很多情況下,起早是辛苦的,特別是在寒冷的季節,從暖烘烘的被窩裏出來,走到壹個冰冷冷的世界,如果沒有壹種動力在,也是寡有情願為之的。
清代的官員也早起,三更天就打著燈籠進東華門,要去參加早朝。皇帝為何愛早起?是勤政,還是倡導壹種風氣?臣僚是否情願早朝?黑燈瞎火出家門,是忠誠,還是無奈?是滿懷興奮,還是心存怨艾?他們的心態,想必也是各不相同。
老百姓愛早起的原因,有社會習俗的承傳,有追求生存的需要,有個人生活的習慣,也有聖人賢士倡導的結果。顏氏家訓提倡“黎明即起”,後人視如聖言,身體力行,代代相傳。現代人把早起看作勤勞,把睡懶覺視為惰性。冰心說她長期堅持早起,四五點開始寫作,她“聞雞起文”,讀者都以此為良習,對她備加崇敬。
把“聞雞起舞”的“舞”說成舞蹈,是望文生義者的理解,但今天的新生活,卻真的是豐富了這個成語的詞義,確有許多人“聽到雞叫”就出去跳舞,特別是壹些退休女士,壹大早就穿上紅紅綠綠的綢衣,到大街街頭扭秧歌。她們是名副其實的“聞雞起舞”。老人愛早起,是為了健康長壽。除跳舞者外,還有散步、做操、打太極拳者,都是為了運動筋骨,有利身心。
早起的觀念,我們和歐羅巴人不同。《馬克思傳》說馬克思喜歡早起,每天早上9點多就去大英博物館讀書寫作,乍看感到奇怪,“9點多怎麽還算早?”其實是,馬克思是工作到很晚,早上仍比壹般人早起。
歐洲壹般都喜歡夜生活,或進酒吧喝酒,或作其他消閑,睡得晚起得也晚,黎明時分,正是他們睡得香甜之時。商店都是九十點才開門。我最近在倫敦壹個住宅區看到,這裏黎明時分絕對是靜悄悄,最早上街工作的,只有送信的郵遞員。
歐洲人晚睡晚起的習慣不知始於何時,想必是工業文明的壹種結果。壹個連電燈都沒有,蠟燭也供不上的年代,哪裏談得上工作、娛樂到深夜?不過,我們不也已經進入文明時代了嗎?卻又何以還繼承著傳統的習慣?我想,這或許也是東西方文化心理差異的壹種表現吧。
在現代化的城市,“聞雞起舞”已經只是早起的代名詞。為了環保需要,城裏不許養雞,雞鳴已成了絕響,市民早已聽不到公雞啼叫,但“聞雞起舞”這個成語留給人們的,是壹種永恒的精神———奮發進取,艱苦謀事。
描寫人物形象的四字詞語
1、留芳百世:美好形象永不磨滅,不會被忘卻。
2、頂天立地:頭頂雲天,腳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3、通天達地:猶言頂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4、隨物賦形:指針對客觀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態給予形象生動的描繪。
5、盈盈在目:盈盈:美好的樣子。指美好的形象猶在眼前。
6、畫影圖形:摹繪人的形象。古代懸賞通輯逃犯,畫其面影,張貼各處已便捕捉。
7、畫角描頭:刻意描繪,使輪廓或形象分明。多指繪畫或寫作刻意模仿,毫無新意。
8、有血有肉: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內容。多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
9、栩栩欲活:猶栩栩如生。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壹樣。
10、光彩奪目:奪目:耀眼。形容鮮艷耀眼。也用來形容某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極高成就。
11、山藪藏疾:藪:生長著很多草的湖澤;疾:病,指容易致病之物。山間的湖澤非常遼闊,難免隱藏有害之物。比喻小毛病並不損害其整體的形象。
12、跳躍紙上: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 *** 實生動。
13、人之水鏡:人間的水和鏡子,可以照清人的形象。比喻十分精明又通曉整理的人。
14、栩栩如生: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壹樣。
15、神領意造:指用心神領會和創造藝術形象。
16、聚米為山: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要的地形。
17、喬妝改扮:喬:做假。喬妝:改變服裝、容顏。指化妝改變形象,掩飾本來的身份。
18、躍躍紙上:躍躍:生動形象地呈現。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 *** 實生動。
19、駝背羊髯:脊背像駱駝,胡須像山羊。形容老頭的形象。
20、重新做人:指已認識、悔改所犯罪過,並以此為起點重新塑自己的形象。
21、形神不全:形神:形象和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後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22、旁見側出: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表現的形象。
落葉歸根前壹句是什麽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讀 音shù gāo qiān zhàng,yè luò guī gēn
釋 義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終還是要回歸故土。
出 處《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不大。若還長大了,少不得尋根問蒂,怕不認我做外公麽。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6)火養什麽意思是什麽成語擴展閱讀:樹高千丈,落葉歸根。這是壹句俗語,俗語歷史久,使用廣,名目繁多,說法不壹,有:裏言、俚言、鄉言、俗言、傳言、常言、邇言、恒言;
裏諺、野諺、古諺、鄉諺、俗諺;裏語、俚語、古語、直語、鄙語、諺語;俗話、古話、煉話、常談、俗談、方言土語、街談巷語等,可見,歷來人們對於俗語的理解並不壹致。
俗語是具有自己特點的語類之壹,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聯。
又什麽又什麽的詞語有哪些
又什麽又什麽的詞語有又紅又專、又說又笑、又驚又喜、又香又脆、又高又壯內等
壹、又紅又專
解釋:容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又掌握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
出自:《 *** 文集》第七卷《關於農業問題》:“我們各行各業的幹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
近義詞:德才兼備。
二、又說又笑
解釋:形容氣氛熱烈,人們之間說說笑笑。
反義詞:壹字壹淚。
三、又驚又喜
解釋:既驚訝又高興。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3回:“金蓮不提防,吃了壹嚇。回頭看見是敬濟,心中又驚又喜。”
用法:作謂語、狀語;用於意外時。
四、又香又脆
解釋:不但很香而且很脆,用來形容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示例:這薯條炸得真是又香又脆。
五、又高又壯
解釋:形容身材高大、結實的男子。
近義詞:彪形大漢。
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有哪些被誤傳了千年的成語
成語作為我國文化的壹部分,堪稱源遠流長,然而在漫長的演化中,有的成語卻因為人們望文生義、誤傳訛傳,導致這些成語大大背離了原本的意義,甚至有些驢唇不對馬嘴。接下來,我們便來簡單盤點幾個被誤傳的成語:
12、明日黃花。這裏的明日指的是重陽節,“黃花”指的則是菊花。重陽節賞菊,乃是民俗之壹,古代的文人騷客便常在這壹天相聚賞花,吟詩作文。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中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是說既然已經相聚了就不必急著回去,還是趁著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等到明天重陽已過,不但人觀之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犯愁的。因此,“明日黃花”比喻的便是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現在則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這個詞不但意思發生了變化,而且極容易被大家用錯,很多人認為“明日”怎麽還沒有到,怎麽會過時,因此而將其用為“昨日黃花”。
如上所述,在成語漫長的發展過程當中,因訛傳而導致意思發生本質變化的成語並不在少數,而在今天,同樣有很多人望文生義而將成語用錯,久而久之必將導致更多的成語意思發生本質性變化,不可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