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的意思是:指事後追思當時所遭的痛苦,而更加傷心,表示受挫折後的教訓。
痛定思痛的拼音是:tòng dìng sī tòng。
痛定思痛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唐·韓愈《與李翺書》“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
意思是:如果妳感到痛苦,應該思考為什麽會這麽痛苦。
成語寓意:
痛定思痛,其痛更劇。人們不能因為韓愈未顯達時輕率寫下的投知求見文就否定他,否定他所取得的成就。在有嚴格門第等級制度的古代,寒門子弟若沒有人舉薦,想出頭比登天還難,所以韓愈寫求見文是迫不得已。
正所謂“布衣之士身居窮約,不借勢於王公大人則無以成其誌;王公大人功業顯著,不借譽於布衣之士則無以廣其名”。我們不是還贊賞自薦的毛遂嗎?又何必詬病韓昌黎呢?
很多時候,痛苦總是難以避免的。痛苦過後,在很長壹段時間內,人們可能都會時時記起這段經歷。這令人們難過,但同時也給人們以警醒:積極地生活,不能再讓這種痛苦在將來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