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語故事手抄報圖片 大全 二年級 壹年級
成語: 朝雲暮雨
拼音: zhāo yún mù yǔ
解釋: 暮:傍晚。早上是雲,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變化,舊時用以喻指男女的歡會。
出處: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舉例造句: 我想著香閨少女,但生的嫩色嬌顏,都只愛朝雲暮雨,那個肯鳳只鸞單。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壹折
拼音代碼: zymy
近義詞:巫山雲雨
用法: 作謂語、賓語;比喻男女的情愛與歡會
故事: 傳說古代襄王遊覽高唐地區,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壹會,在夢中看見壹個仙女說:“我是高唐人,聽說妳來了,願意給妳當枕席。”襄王臨幸了她。臨別她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② 成語故事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如圖
③ 成語故事手抄報二年級
殺雞嚇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虛有其表:獼猴,形容行動浮躁尖嘴猴腮 形容人版相貌醜陋粗俗。沐猴權而冠 沐猴。也比喻白費力氣;冠。猴子穿衣戴帽猴年馬月 猴。比喻用懲罰壹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馬。泛指未來的歲月猴頭猴腦 像猴子那樣好動。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無知。獼猴騎土牛 比喻職位提升很慢:戴帽子。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比喻用懲罰壹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弄鬼掉猴 比喻調皮搗蛋。殺雞儆猴 殺雞給猴子看,究竟不是真人,形同傀儡:十二生肖之壹。沐猴衣冠 同“沐猴而冠”。殺雞哧猴 見“殺雞駭猴”
④ 成語故事的手抄報圖片壹年級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⑤ 成語故事經典手抄報圖片大全
拼音: àn yǔ cán yún
解釋: 比喻男女的愛情被阻隔或斷絕。
出處: 宋·劉克莊《西樓》詩:“短松明月易陳跡,斷雨殘雲難覓蹤。”
舉例造句: 孤幃再把重門掩,不堪離恨寄冰弦,斷雨殘雲思黯然。 明·徐霖《繡孺記·剔目勸學》
拼音代碼: dycy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⑥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手抄報
成語故事:九牛壹毛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裏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壹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 仗,殺傷了壹萬多敵人,實算是壹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 停止戰鬥,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 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 裏。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 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 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余,就想自殺;但轉念壹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壹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 恥笑。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 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裏,死壹 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 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 “九牛亡壹毛”壹句話,引伸成“九牛壹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 極多數裏面的壹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壹根毛壹樣。
⑦ 成語故事聞雞起舞手抄報
[聞雞起舞]晉代有壹位的將軍,名叫祖逖。他文韜武略,忠心愛國,是壹位倍受尊敬的人。
可是,祖逖小時候卻是個淘氣的孩子。他不愛讀書習武,整天只喜歡到處去玩。
祖逖長大後,看見國家衰落,連年征戰,百姓的日子非常艱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學問又淺,什麽忙也幫不上。
為了能改變國家的現狀,祖逖開始發奮讀書,認真學習,從書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祖逖還經常去當時的首都洛陽,向有學問的人請教。認識他的人都說:“祖逖將來會是國家的棟梁。”
在祖逖24歲的時候,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但他覺得自己的學問還不夠,就沒有答應,而是繼續努力讀書。
祖逖有個好朋友叫劉琨,他和祖逖壹樣,都希望早日平定戰亂,讓國家強大,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兩個人每次在壹起談論國家大事,都會不知不覺談到很晚,就在壹張床上休息。
第二天早上,他們又會壹起練劍習武,為將來報效祖國做好準備。
壹天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雞叫聲,便爬起來對劉琨說:“公雞在叫我們起床,現在就去練劍怎麽樣?”劉琨欣然同意了。
從此以後,祖逖和劉琨約定,每天聽到雞叫聲就起床練劍。不管刮風下雨,不管酷暑嚴冬,從來沒有間斷過。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練習,祖逖與劉琨都成為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的文武全才。
聞雞起舞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我們要向祖逖和劉琨學習喲!
⑧ 小學英語手抄報之成語故事經典
引狼入室yǐnlángrùshì [釋義]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內。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來。 [語出] 元·張國寶《羅李郎》:“我不是引的狼來屋裏窩;尋得蛐蜒鉆耳朵。
⑨ 關於成語故事的手抄報圖片
帶有圖片的成語故事: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壹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無壹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後,他(丟斧子的人)在挖他的山谷的時候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壹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含義
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寓意
做人處事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憑空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