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詩經經典成語及解釋

詩經經典成語及解釋

《詩經》***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在內容上***分風、雅、頌三大部分。 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了《詩經》 成語 ,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成語1

褎如充耳 謂服飾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稱。《詩·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毛傳:“褎,盛服也。充耳,盛飾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稱也。”

壹說像聾子壹樣塞耳不聞,形容拒絕聽取別人的意見。

鄭玄箋:“充耳,塞耳也。言衛之諸臣顏色褎然,如見塞耳,無聞知也。”

馬瑞辰通釋:“充耳當從《箋》訓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後人多從鄭箋,用作塞耳不聞之意。

翩其反矣 《詩·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朱熹集傳: “翩,反貌。弓之為物,張之則內向而來,弛之則外反而去。”後用來表示完全相反的意思。

素絲良馬 《詩·鄘風·幹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

鄭玄箋:“ 素絲者以為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朱熹集傳:“言衛大夫乘此車馬,建此旌旄,以見賢者。”

後因以“素絲良馬”為禮遇賢士之辭。

素絲羔羊 《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毛傳:“ 素,白也;紽,數也。古者素絲以英裘,不失其制。”

朱熹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

《詩經》成語2

綿綿瓜瓞 《詩·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

毛傳:“綿綿,不絕貌。瓜,紹也。瓞,瓝也。”後因以“綿綿瓜瓞”喻子孫綿延不絕。

縮屋稱貞 《詩·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傳:“昔者顏叔子獨處於室,鄰之釐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顏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

後因以“縮屋稱貞”頌揚對危難中的婦女不加侵侮的美德。

醉酒飽德 《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又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後用為酬謝主人宴飲之辭。

跗萼載韡 《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鄭玄箋: “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恩義之顯亦韡韡然。”

孔穎達疏:“言兄弟和睦實強盛而有光暉也……言兄弟相親則致榮顯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蹙蹙靡騁 《詩·小雅·節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後因“ 蹙蹙靡騁”謂局促,無法舒展。

逃之夭夭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後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詩經》成語3

退食從容 謂官吏品行節儉正直,儀容從容自得,可為楷模。

語本《詩· 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鄭玄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儉而順心誌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

逶迤退食 謂從容謙退,公正廉潔。語本《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鄭玄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儉而順心誌定,故可自得也。”。

道傍築室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

鄭玄箋:“如當路築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後比喻雜采各家之說。

遭家不造 語出《詩·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鄭玄箋:“閔,悼傷之言也;造,猶成也。可悼傷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

孔穎達疏:“往日遭此家道之不為,言先王既崩,家事無人為之。”

本為周成王居父喪時自哀之辭,後用以泛指家中遭遇不幸。

靡有孑遺 本謂沒任何壹個人能逃脫旱災的侵害。

《詩·大雅·雲漢》: “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有孑遺。”

鄭玄箋:“周之眾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餘無有孑遺者,言又餓病也。”

王先謙集疏引趙岐《孟子章句》:“周餘黎民,靡有孑遺。誌在憂旱災民,無孑然遺脫、不遭旱災者,非無民也。”

後則指蕩然無存,毫無遺留。

《詩經》成語4

雀角鼠牙 本謂強逼女子成婚而興獄訟。後泛指獄訟,爭吵。

語本《詩· 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又:“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孔穎達疏:“此強暴之男,侵淩貞女;女不肯從,為男所訟,故貞女與對,此陳其辭也。”

雞鳴戒旦 怕失曉而耽誤正事,天沒亮就起身。

語本《詩·齊風·雞鳴序》: “《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雞鳴候旦 見“雞鳴戒旦”。

雞鳴馌耕 比喻婦女勤儉治家。

語本《詩·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又《豳風·七月》:“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顛倒衣裳 ①謂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毛傳:“上曰衣,下曰裳。”鄭玄箋:“絜壺氏失漏刻之節,東方未明而以為明,故群臣促遽顛倒衣裳。”孔穎達疏:“傳: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對定稱,散則通名曰衣……傳言此,解其顛倒之意,以裳為衣,今上者在下,是謂顛倒也。”本意是諷刺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後多以比喻倫常失秩。②謂匆忙情急之中舉止失措。

養音九臯 比喻賢才隱居修德。語出《詩·小雅·鶴鳴》:“鶴鳴於九臯,聲聞於天。”

風雨不改 語出《詩·鄭風·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比喻處於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

《詩經》成語5

風雨如晦 ①《詩·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後用“風雨如晦”比喻於惡劣環境中而不改變氣節操守。

②比喻社會黑暗混亂。

風雨飄搖 語本《詩·豳風·鴟鸮》:“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

謂在風雨中飄蕩搖擺。後用以比喻動蕩不安。

風瀟雨晦 《詩·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後遂以“風瀟雨晦”形容風急雨驟,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勢險惡。

駒留空谷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孔穎達疏: “言有乘皎皎然白駒而去之賢人,今在彼大谷之中。”後因以“駒留空谷”喻賢人在野。

高山仰止 語出《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後用以謂崇敬仰慕。

高山景行 語出《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處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詩·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後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變化。

鳥革翚飛 形容宮室壯麗。語出《詩·小雅·斯幹》:“如鳥斯革,如翚斯飛。”

朱熹集傳:“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檐阿華采而軒翔,如翚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