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好辭”的謎面。
1、黃絹:就是有顏色的絲,從構字的角度來說,指的是“色”字和絞絲旁組合,就是“絕”字;
2、幼婦:年幼的婦女,就是少女,因此是“妙”字;
3、外孫:女兒的兒子,即“女之子”,因此是“好”字;
4、齏臼:“齏”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帶有辛辣味的調味品;“臼”指的是用石頭或木頭制成、中部凹下的搗舂器具;“齏臼”合起來就是用來接“受”“辛”料的器皿。而“受辛”是“辭”的古體字,所以,是“辭”字。
擴展資料典故
東漢時,浙江上虞地區有壹個14歲的少女,名叫曹娥。因為她的父親在江裏淹死,曹娥投江尋覓父親的屍體,最後也被淹死了。這件事很快傳揚開來,並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孝女”的典型。
當時的“上虞長”度尚為曹娥立了紀念碑,這個碑就是後世所傳的名碑——《曹娥碑》。 據說碑文是邯鄲淳所作,當時,邯鄲淳年僅13歲。他當著眾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將碑文壹揮而就,寫得相當出色。
數年之後,著名文學家蔡邕(才女蔡文姬之父也)路過上虞,特去朝拜。當時已是傍晚時分,暮色迷茫,蔡邕用手撫摸著讀完碑文,然後在碑的背面題了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後人只當這八個大字是天書,誰也不解其義。
又過了若幹年。曹操和他的秘書楊修(後來被曹操砍頭的那位)路過上虞,也去看《曹娥碑》。曹操指著蔡邕的題字,問楊修:“意思妳知道嗎?”楊修回答:“當然知道。”曹操說:“妳先別說,讓我想壹想。”
又走了30裏路,曹操解出了這幾個字所含的意思,且與楊修想的壹樣。可是自己走了30裏路才想出來,便感慨地對楊修說:“我的才能真不及妳老弟啊!”後來,人們便以“黃絹幼婦”或“絕妙好辭’作為文才高、詩詞佳的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