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毛選1-5卷pdf百度雲淺談《毛澤東選集》中的“頗”“很”

毛選1-5卷pdf百度雲淺談《毛澤東選集》中的“頗”“很”

摘 要本文通過數據庫對《毛澤東選集》中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井岡山的鬥爭》中的“頗”字和“很”字的檢索,在語法、語義、語用以及地域方言等方面比較說明他們的不同之處,旨在說明“頗”在很多情況下是不能用“很”來代替的。

關鍵詞“頗”;“很”;使用特點;地域差異

副詞是表現力很強的壹種詞類,它本身就能表達壹定的意義和情感,在和其他詞語搭配能顯示出副詞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毛澤東是我國有代表性的語言大師,他說話嚴謹、不用根據全篇,僅壹段話,或只語片言,就可以看出他那壹絲不茍的態度。

通過建立數據庫,在《毛澤東選集》中***出現了“頗”字44處①,這些“頗”字,很多人認為應該釋為“很”,可以變換成“很”。而筆者卻不完全贊同這壹觀點,在現代漢語中,“頗”被釋為“很、相當”。但對於詞義的判斷,要從多個角度來考查,不僅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還要根據他們在語法、語義及語用上的特點來判斷。在《毛選》中出現“很”的次數有1369次②,看來作者在使用詞上並不是避免重復、玩弄語言,而是別有用意的。那麽“頗”的使用有什麽樣的特點,和“很”到底有什麽區別呢?

筆者通過《毛選》中文章進行檢索,發現“頗”“很”字出現的次數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井岡山的鬥爭》中出現16次,相對比較多,而在其他的文章中出現的次數很少,甚至沒有出現。因此筆者選擇這三篇文章中的例子進行說明。

壹、“頗”的使用特點及和“很”的差別

“頗”,《說文》:“頭偏也。”《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本義為頭偏斜。由本義引申出有“偏”、“傾斜”、“不正”等義。“頗”的虛詞義是由實詞引申而來的,西漢時產生,作副詞用。既可表示程度深或數量多,也可表示程度淺或數量少。而到了現代漢語中,“頗”只表示程度深或數量多的意思,其他意思則消失了。

“很”,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作程度副詞,“很”主要用在被修飾成分之前。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對“很”做出了壹些總結,能夠用在“很”後面接受“很”修飾的成分主要有四類:壹是形容詞,表示程度高;二是用在助動詞或動詞短語前,表示程度高;三是用在“不”前;四是用在四字成語前。

下面通過具體的例子,在語法、語義、語用三方面來說明二者的差異。

(壹)語法方面

1、“頗”+動詞

⑴ 因為他們的經濟地位和中產階級頗接近,故對於中產階級的宣傳頗相信,對於革命取懷疑的態度。(《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⑵ 這事,因為是農會委員長孫小山倡首,當地的道士們頗恨孫小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

以上兩句是“頗”後直接跟動詞,這種情況僅出現3次,只占總數的五分之壹。看來“頗”直接修飾動詞的情況比較少。

“很”後面修飾實義動詞的情況不很常見。在這三篇文章中,出現的次數為0次。看來“頗”和“很”在修飾實義動詞方面使用的頻率比較低。

2、“頗”+形容詞

⑶醴陵禁迷信、打菩薩之風頗盛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⑷富農土地在土地總額中占少數,但與小地主土地合計,則數量頗大。(《井岡山的鬥爭》)

⑸這種人在革命運動中頗要緊,是壹個數量不小的群眾,是小資產階級的左翼。(《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在這三篇文章中“頗”修飾形容詞的情況在16次中占了三分之壹以上。

“很”字根據呂先生的《現代漢語八百詞》,我們發現“很”後面可以修飾形容詞,看來這點二者有相同之處。這在《毛選》中可以得到印證,例如:

①這種人在精神上感覺的痛苦很大,因為他們有壹個從前和現在相反的比較。

②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麽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

像這樣的例子,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很”出現了48次,“很”修飾形容詞的次數就達到了30次,看來“很”和“頗”相比,“很”修飾形容詞的頻率更高。

3、“頗”+偏正結構

⑹捐款也是壹種懲罰,不過較罰款為輕。地主為免禍計,自動地捐款給農會的,亦頗不少。(《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⑺在遂川特別收到了好的效果,縣城和市鎮上的商人不畏避我們了,頗有說紅軍的好話的。(《井岡山的鬥爭》)

⑻朱培德、吳尚亦在武裝保安隊和挨戶團,邊界各縣豪紳武裝的數量和戰鬥力,頗為可觀。(《井岡山的鬥爭》)

“頗”後面修飾偏正結構的情況比較常見。在3篇文章中 “頗”後面跟程度副詞“不”修飾的狀中短語的為3例,“頗”後面跟動賓短語的有2例,“頗”後面跟介詞短語的有2例。

“很”後面也可以修飾動詞短語等偏正結構,但是“很”只能用在“不”前。此外,“很”還可以作補語,但“頗”字沒有這樣的用法。如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

③新奇得很,農民協會居然成立了好幾個月,而且敢於反對紳士。

④“糟得很”和“好得很”,“痞子”和“革命先鋒”,都是適例。

可見,“很”和“頗”在語法上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二者不能等同。

(二)、語義方面

“頗”在現代漢語中有“很、相當”的意思。但對於這種說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述⑴——⑸中,把“頗”解釋為“很”,無論在語法上還是在語義上都能講通,可把“頗”變成“很”。如⑴改變後意思並沒有發生很大的改變,其他例子也是如此。但在⑹——⑻中如果把“頗”變換成“很”,如⑺、⑻變換後意思則變了,因為“很”表示的程度比“頗”表示的程度要高,在有些語境中,“頗”有“稍微”的意思,這和“很”表示的程度範圍相差很遠。甚至有的不能說,如“很”後面是不修飾“不”的,壹般不要放在“很”的前面,因此“亦很不少”這種情況就不能說。

例⑺中變換後在語法上能說通,但是表達不如原文;例⑻變換後不符合表達習慣,這種使用方式很少見。即便可以使用,但是筆者認為此處理解為“相當”更合適。因為這樣壹方面說明了敵對勢力大,從另壹方面也表現了憑借人民的力量,我們可以把敵對勢力打倒的信心。這裏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解釋為“很”就和原文的意思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