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驕兵必敗
出 處: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譯文:靠著自己的國家國土面積大,國民數量多,就想在敵人面前顯現威風的,恃強輕敵的軍隊必定打敗仗。
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努力拼搏,是獲勝的捷徑,勝在對對手的重視,是所謂哀兵.驕兵必敗,不把對手放在眼裏,壹味相信自己的實力,是失敗的前奏。
2、哀兵必勝
出 處:《老子》第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註:“抗,舉也;加,當也。哀者必 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譯文:原意為兩軍實力相當時,悲憤而激昂的壹方,用於戰鬥,必然勝利。後指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壹方獲得勝利。後指因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常用以鼓勵處於劣勢的壹方堅定必勝的信心。
擴展資料:
典故:
驕兵必敗:楚霸王相項羽以為貴族出身,英雄蓋世,力拔山河,擁有雄兵百萬,不把亭長出身的劉邦放在眼內。但劉邦善用張良、韓信、蕭何等人,由弱轉強。劉、項相爭,結果是項羽慘敗,自刎烏江。
哀兵必勝:項羽和劉邦,在劉邦的大軍圍項羽的少數的部隊的壹個夜裏,劉邦的謀臣張良命部隊在楚軍的四面八方唱楚歌(四面楚歌),楚軍的士兵聽後思鄉心切,士氣低落。在第2天的對戰中項羽大敗而逃。
百度百科——驕兵必敗
百度百科——哀兵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