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而廢四字成語

而廢四字成語

而廢四字成語:半途而廢。

壹、半途而廢拼音、釋義及出處

拼音:bàn tú ér fèi

釋義:途:道路;而:文言連詞,在此表示承接關系;廢:停止,廢止。半路上就停止了。比喻事情沒有做完就終止,沒有堅持到底。

出處:《梁書·徐勉傳》:況夫名立宦成,半途而廢者,亦焉可已已哉!

二、半途而廢的典故

在《禮記·中庸》中,孔子的壹句箴言被贊譽為經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這句話的含義是:高尚的君子以道德倫理為行為準則,若只堅持壹半便輕易放棄,那麽他無法被稱為真正的君子,我自己也決不會如此。

這段文字孕育出了成語“半途而廢”,它形象地描繪了在前行的路途中突然停步不前的情景,寓意著做事情有始無終,缺乏堅持到底的決心和毅力。該成語也被稱作“半途而罷”、“中道而廢”、“中途而廢”。

半途而廢的近義詞、讀音、釋義及出處

壹、有始無終

讀音:yǒu shǐ wú zhōng

釋義:始:開始;終:完結。有開頭卻沒有結尾。多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半途而廢。

出處:《詩經·秦風·權輿序》:忘先君之舊臣與賢者,有始而無終也。

二、?虎頭蛇尾?

讀音:hǔ tóu shé wěi

釋義: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做事起初聲勢很大,但前緊後松,有始無終。也比喻壹些東西頭大尾小,極不對稱。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壹百零三回:官府挨捕的事,已是虎頭蛇尾,前緊後慢。

三、中道而廢?

讀音:zhōng dào ér fèi

釋義:中道:中途,半路;而:連詞,這裏表示轉折關系;廢:停止。半路就停止了。比喻事情沒做完就停止了。

出處:《論語·雍也》: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