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自什麽待什麽的成語

自什麽待什麽的成語

自不待言的意思:大家心裏明白,不必再用言語解釋。

自:

1、人稱代詞。指本人。李商隱《東還》:“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采華芝。”

2、本來。王充《論衡·問孔》:“人之死生自有長短,不在操行善惡也。”

3、表示事情的發生符合情理,相當於“自然”。齊己《還黃平素秀才卷》:“如君好風格,自可繼前賢。”

不:

1、表否定。牛僧孺《玄怪錄·裴諶》:“妓作之曲,趙皆不能逐。”

2、表禁止。勿,不要。《孟子·滕文公上》:“病愈,我且往見,夷子不來。”

3、同“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

待:

1、需要。《史記·天官書》:“不待告。”

2、招待。關漢卿《謝天香》:“相公前廳待客。”

3、對待。《韓非子·喻老》:“此賢君子也,君厚待之。”

言:

1、說;說話。《左傳·隱公六年》:“周桓公言於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2、論,談論。《商君書·更法》:“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

3、表達。《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詩以言誌。”

成語出處:

這個成語的常見用法就是“自不待言而自明”,在成語典。

故項梁當年過江,東陽縣陳嬰派使者欲與東陽兩萬健兒投奔項梁,使者問:"準乎?"項梁答:"自不待言。" "會厚待的。“這個成語主要是出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