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方位的成語有哪些

方位的成語有哪些

背道而馳 背:背向;道:道路;馳: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出處: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余各探壹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播穅瞇目 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出處:《莊子天運》:“夫播穅瞇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

不知去向 向:方向。不知道哪裏去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壹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後,不知去向。’”

礎泣而雨 柱子的基石泣濕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見到壹點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方向。

出處:宋·蘇洵《辨奸論》:“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礎潤而雨 柱子的基石潤濕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見到壹點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方向。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山雲蒸,柱礎潤。”宋·蘇洵《辨奸論》:“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大政方針 重大的政策與措施,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指針。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八回:“頗欲展施抱負,造成壹法治國,所以壹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布。”

登木求魚 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出處: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

東闖西走 指沒有目的和方向地四處闖蕩。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回:“都是妳這老不賢,養這禍根,終日縱他性子,任他東闖西走,惹禍招非,如今弄出事來了。”

東西南北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東西易面 指東西方向顛倒。後比喻是非顛倒,視聽淆亂。

出處:漢·賈誼《新書·審微》:“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壹跬而繆千裏也。”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出處:《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分進合擊 軍隊從幾個方向前進,協同圍擊同壹目標。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六節:“將敵軍對我軍的戰略上的分進合擊,改為我軍對敵軍的戰役或戰鬥上的分進合擊。”

改途易轍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壹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同“改轍易途”。

出處:清·朱之瑜《端亭記》:“勉吾子改途易轍而合同乎世俗,則告朋友不信,將如何而可?”

改弦易轍 轍:車輪軋過的痕跡。琴換弦,車改道。比喻改變原來的方向、計劃、辦法等。

出處:唐·白居易《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況商土瘠,商人貧,可以靜理而阜安,不宜改弦而易轍。”宋·王楙《野客叢書·張杜皆有後》:“使其子孫改弦易轍,務從寬厚,亦足以蓋其父之愆。”

改轅易轍 轅:車轅;轍:車走過的痕跡,借指道路。改變車轅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變原來的態度和做法。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張秦》:“其初改轅易轍,如枯弦敝軫,雖成聲而跌宕不滿人耳;少焉遂使師曠忘味,鐘期改容也。”

改轍易途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壹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

出處:宋·楊夔《復宮闕後上執政書》:“前車已覆,後車豈可躡而行之,固當改轍易途,以取其不傾不蹶。”

歸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傳說狐貍即將死在外邊,也要把頭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後歸葬於故鄉。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上》:“禮,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何去何從 去:離開;從:跟隨。離開哪兒,走向哪兒。多指在重大問題上選擇什麽方向。

出處:戰國·楚·屈原《蔔居》:“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

昏頭轉向 頭腦發昏,迷失方向。

煎水作冰 比喻不可能的事。

出處:《三國誌·魏誌·高堂隆傳》:“以若所為,求若所致,猶緣木求魚,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