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現在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現在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1、飛禽傳書

飛鴿傳書或鴻雁傳書,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來講,鳥類本身會認識回家的路,就像倦鳥歸巢壹樣。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蘇武牧羊”的故事: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卻被匈奴囚禁在北海無人區牧羊。後來兩國和好,漢朝使節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於謊稱蘇武已經死了。

蘇武的副使想出壹計,讓使節對單於講:“漢朝天子打獵時,射到壹只大雁,雁腿上的信裏寫著蘇武沒死……”單於只好把蘇武放回國。

此後,雁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常常出現在詩文中。“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甚至還用竹木制成雁的形狀當做信封,中間夾著書信。也有的制成魚的形狀,並用“魚素”、“雙鯉”等代稱書信。

2、烽火狼煙

烽火狼煙本是古代中國邊境的士兵為了及時的傳遞敵人來犯的信息,在烽火臺上點燃“燃料”,點燃時的煙很大,可以從很遠處看到,就這樣,烽火臺壹個接壹個的點下去,敵人來犯的消息就被很快的傳遞出去。

狼煙是兩千年來讓華夏人民望煙喪膽的,又有“烽火戲諸侯”、“狼煙四起”的成語典故。

3、驛馬郵遞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制訂了詳細的“郵政管理辦法”:竹簡怎麽捆紮、怎麽加封泥蓋印保密、怎麽為郵驛人馬供應糧草等都有明文規定。漢代還在這個基礎上,規定每五裏設置壹郵,每十裏設置壹亭,每三十裏設置壹驛。

驛,就是驛站,是古代專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換馬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有專人管理,並飼養驛馬。宋代戰爭頻繁,軍事緊急文件很多,送信的人改由士兵擔任,並出現了“急遞鋪”,設金牌、銀牌、銅牌三種加急程度。

送金牌文件的,壹晝夜要連續跑五百裏。每到壹處驛站,換人、換馬,接力傳送。急遞的驛馬脖子上系有銅鈴,白天響鈴,晚上舉火把,撞死人概不負責。

4、點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孔明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諸葛亮)發明的。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他算準風向,制成會飄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書信,後來果然順利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5、竹筒順水而下

隋文帝年間南方叛亂,史萬歲孤軍深入剿匪,那時沒有快遞公司,只好把戰報放進竹筒裏順水而下。據說“郵筒”就是這麽來的,當然這有些牽強附會。

此外,還有風箏傳書、雞毛信等多種手段。而壹般老百姓使用最多的是托人捎帶信件。“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那散發著墨香的熟悉的字跡中間,流露的是難以言表的“親情”。親,妳有多久沒給親友寫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