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表達嚴厲的四字成語

表達嚴厲的四字成語

1. 表示嚴厲的四字詞語

表示嚴厲的四字詞語:

撐眉努眼:豎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態度嚴厲而專橫。

詞嚴義正:詞:言詞,語言;嚴:嚴謹;義:道理;正:純正。指言辭嚴厲,道理純正。

詞言義正:詞: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辭色俱厲:措辭和神色都十分嚴厲。

辭嚴氣正:言辭嚴厲,義理正大。同“辭嚴義正”。

辭嚴義正: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辭嚴誼正:言辭嚴厲,義理正大。同“辭嚴義正”。

辭嚴意正:言辭嚴厲,義理正大。同“辭嚴義正”。

當頭棒喝: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壹擊或大喝壹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惡言厲色:說話和臉色都很嚴厲。

行峻言厲:行:行為;峻:嚴厲。指壹個人的行為和言語都非常嚴厲。

回霜收電:比喻改變原來冷漠嚴厲的態度。

疾聲厲色: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疾言厲色: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

苦藥利病:良藥苦口對病有好處。比喻嚴厲的勸誡或批評有利於人的進步。

雷動風行: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

雷厲風飛:①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同“雷厲風行”。②嚴厲威猛。

雷厲風行:厲:猛烈。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雷令風行:猶言雷厲風行。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美疢不如惡石:疢:病;石:砭石,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美言疾病,不如用砭石去治療疾病。比喻明知有害而壹味順從,不如嚴厲批評。

美疢藥石:疢:病;藥石:古時指藥和治病的石針。比喻虛偽的逢迎不如嚴厲的批評。

內峻外和:內心嚴厲而外貌和藹。

聲色並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同“聲色俱厲”。

聲色俱厲: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死無葬身之地: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

死無葬身之所: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同“死無葬身之地”。

碎屍萬段:極言對罪大惡極者予以嚴厲的懲罰。

問罪之師:問罪:宣布對方罪狀,作為出兵的理由。討伐犯罪者的軍隊。也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盱衡厲色:盱衡:舉眉揚目;厲:嚴厲;色:面色。橫眉怒目,面色嚴厲。

懸為厲禁:懸:公開揭示。公開嚴厲禁止。

嚴懲不貸:懲:處罰;貸:寬容。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嚴詞拒絕:用嚴厲的話加以拒絕。

嚴詞厲色:色:臉色。說話很嚴厲,臉色很嚴肅。

嚴父慈母:嚴:嚴格;慈:慈愛。嚴厲的父親,慈祥的母親。

嚴如鈇鉞:鈇:鍘刀;鉞:古兵器;鈇鉞:指刑戮之具。指揭發、指斥、抨擊壞人壞事極其嚴厲。

嚴師出高徒:嚴:嚴厲,嚴格。嚴格的師傅才能培養出手藝高強的徒弟。

嚴於鈇鉞:鈇:鍘刀;鉞:古兵器;鈇鉞:指刑戮之具。指揭發、指斥、抨擊壞人壞事極其嚴厲。

折笄之杖:笄:簪子。折斷簪子的棍棒。比喻對晚輩進行嚴厲的教訓。

正色厲聲:態度嚴正,言辭嚴厲。

正色立朝:正色:嚴肅或嚴厲的神色。在朝廷上態度嚴肅。比喻不阿諛逢迎。

正言厲色: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正顏厲色:顏:面容。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2. 嚴厲的四字成語

除邪懲惡 懲:處罰。

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出處:魯迅《集個集·編校後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遊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詞嚴義正 詞:言詞,語言;嚴:嚴謹;義:道理;正:純正。指言辭嚴厲,道理純正。

出處:元·黃溍《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國公謚武宣劉公神道碑》:“為之開陳禍福,詞嚴義正,累數千言。” 詞言義正 詞:言詞,語言。

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出處:宋·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辭嚴氣正 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同“辭嚴義正”。 出處:《宋史·孫長卿楚建中等傳論》:“建中雅量卻敵,辭嚴氣正,尤為廳偉。”

辭嚴義正 辭:言詞,語言。義:道理。

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出處:宋·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辭嚴誼正 言辭嚴厲,義理正大。同“辭嚴義正”。

出處:元·劉塤《隱居通議·詩歌六》:“蕃武忠君愛國,辭嚴誼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機,其失在於疏爾。” 辭嚴意正 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同“辭嚴義正”。 出處:宋·歐陽修《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詩:“辭嚴意正質非俚,古味雖淡醇不薄。”

當頭棒喝 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壹擊或大喝壹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黃檗運禪師法嗣·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

惡言厲色 說話和臉色都很嚴厲。 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師雖然照樣是惡言厲色的把書茵斥罵壹頓,但態度已經和緩下來了。”

二罪俱罰 罰:處罰。前後兩樁罪過壹並處罰 出處: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贏了將功折過,輸了二罪俱罰。”

罰不當罪 當:相當,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

出處:《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罰壹勸百 處罰壹個人以懲戒眾人。

出處:唐·韓愈《誰氏子》:“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不晚耳。”李漢註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壹以勸百,罰壹以懲眾。

’” 禍首罪魁 首:頭目;魁:首領。犯罪作惡的首罪者。

出處:明·鄭若庸《玉玦記·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 疾聲厲色 疾:急速。

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疾言厲色 疾:急速。

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就地正法 正法:執行死刑。

在犯罪的當地執行死刑。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因為案情重大,並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個就地正法。”

口沸目赤 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 出處:《韓詩外傳》卷九:“言人之非,瞋目扼腕,疾言噴噴,口沸目赤。”

寬猛相濟 寬:寬容;猛:嚴厲,猛烈;濟:相輔而行。指政治措施要寬和嚴互相補充。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 *** 慢,慢則糾之以猛,猛 *** 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雷動風行 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

雷厲風飛 ①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同“雷厲風行”。

②嚴厲威猛。 雷厲風行 厲:猛烈。

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

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出處: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雷令風行 猶言雷厲風行。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

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內峻外和 內心嚴厲而外貌和藹。 色厲膽薄 色:神色。

厲:嚴厲、兇猛。薄:脆弱。

外表強硬而內心怯懦。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壹回:“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賞賢罰暴 猶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深文峻法 猶言嚴刑峻法。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聲色俱厲 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出處:《晉書·明帝紀》:“(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日:‘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碎屍萬段 極言對罪大惡極者予以嚴厲的懲罰。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二回:“林沖喝道:‘妳這個害民強盜,我早晚殺到京師,把妳那廝欺君賊臣高俅,碎屍萬段,方是願足。’” 天網恢恢 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寬廣的樣子。

指天道如大網,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的,作惡必受到懲罰。 出處:《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問罪之師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葛巾》:“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

3. 關於嚴厲的四字成語

不茍言笑_形容人很嚴厲的詞語成語拼音:bù gǒu yán xiào釋義:茍:茍且,隨便。

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聲色俱厲解釋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

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出處《晉書·明帝紀》:“(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日:‘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惡言厲色解釋說話和臉色都很嚴厲。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師雖然照樣是惡言厲色的把書茵斥罵壹頓,但態度已經和緩下來了。”

義正辭嚴_形容人很嚴厲的詞語成語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釋義:義:道理;辭:言辭。理由正當充足,措詞嚴正有力。

出處:宋·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疾聲厲色解釋疾:急速。

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夏日可畏解釋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

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出處《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

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註:“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嚴詞厲色解釋說話很嚴厲,臉色很嚴肅。出處《隋唐演義》第56回:“要送木蘭到營中去,反是木蘭嚴詞厲色催逼轉來。”

壹本正經_成語解釋拼音:yī běn zhèng jīng釋義:原指壹部合乎道德規範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

有時含諷刺意味。出處:晉·葛洪《抱樸子·百家》:“正經為道義之淵海,子書為增深之川流。”

正色立朝解釋指嚴正執法。出處《南史·孔休源傳》:“[孔休源]遷禦史中丞,正色直繩,無所回避,百僚憚之。”

正顏厲色解釋顏:面容。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出處《漢書·王莽傳》:“盱衡厲色,振揚武怒。”《後漢書·翟酺傳》:“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疾言厲色解釋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

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聲色俱厲_形容人很嚴厲的詞語成語拼音:shēng sè jù lì釋義: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出處:《晉書·明帝紀》:“(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日:‘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4. 關於嚴的四字詞語詞語

壁壘森嚴 壁壘:古代軍營四周的圍墻;森嚴:整齊,嚴肅.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不惡而嚴 並不惡聲惡氣,但很威嚴,使人知敬畏.戒備森嚴 警戒防備極嚴密.門禁森嚴 指 *** 機關門口的警衛極嚴密.森嚴壁壘 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師道尊嚴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嚴刑峻法 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嚴氣正性 氣:脾氣;性:性格.性格剛直,毫不茍且.嚴絲合縫 指縫隙嚴密閉合.嚴懲不貸 懲:處罰;貸:寬容.嚴厲懲罰,絕不寬恕.嚴陣以待 指做好充分戰鬥準備,等待著敵人.莊嚴寶相 佛教稱莊嚴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面目(含貶義).辭嚴氣正 猶言辭嚴義正.詞嚴義密 措詞嚴謹,道理周密.詞嚴義正 措詞嚴肅,道理正當.辭嚴義正 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辭嚴誼正 同“辭嚴義正”.辭嚴意正 同“辭嚴義正”.刁鬥森嚴 刁鬥:古時行軍,在晚上敲擊以報時或報警的用具.森嚴:整肅,整飭.防衛嚴密.形容軍隊的營地戒備森嚴.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賞罰嚴明 同“賞罰分明”.師嚴道尊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宋·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於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嚴陳以待 見“嚴陣以待”.嚴家餓隸 形容拘謹的書法風格.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嚴霜烈日 比喻艱苦環境下的嚴峻考驗或經受此考驗的剛毅節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嚴刑峻制 猶言嚴刑峻法.嚴於律己 律:約束.嚴格地約束自己.義正詞嚴 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義正辭嚴 義:道理;辭:言辭.理由正當充足,措詞嚴正有力.冰雪嚴寒 〖解釋〗嚴寒:極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氣寒冷.嚴於律已 〖解釋〗律:約束.嚴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