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功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記功,亦指建立或成就。
功勛,拼音yān rán lè gōng,亦稱為“燕然勒石”,成語,典故名,典出《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竇憲》。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裏,至燕然山刻石記功,後以“燕然勒功”指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國境內之杭愛山,勒,雕刻,勒功。
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國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與蒙古國成吉思汗大學合作實地踏察,發現東漢永元元年,竇憲率大軍大破北匈奴後所立摩崖石刻。經過認真辯識,初步確認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書《封燕然山銘》。
燕然造句
1、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
2、燕然的心情總是隨他而發生變化的,因為太在乎的所以反而更無法忍受那種孤獨,總是長久見不到他時,就恨起來惱起來。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4、錢渡之從道士吳燕然那裏體會到建築物的非恒性,這種體會不只是融佛道即生即滅之理於道家絕聖棄智、忘機取巧的思考傳統,更牽涉到壹種極其復雜的匠作技藝。及時摧毀創作者精心設計,甚至親手施工的建築物則確實考驗也顛覆了其人對物、對成品、對藝術成就的心理投射。
5、原居於黑龍江上遊額爾古納河東南部,八世紀時,西遷到今蒙古國的鄂嫩河和克魯倫河流域,屬唐朝設立的燕然都護府管轄,後又先後臣服於遼和金。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燕然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