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朝三暮四成語故事_成語“朝三暮四”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朝三暮四成語故事_成語“朝三暮四”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朝三暮四成語故事_成語“朝三暮四”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拼音朝三暮四zhāosānmùsì

 釋義 1.(古意)指聰明人善於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2.(今意)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或者用來比喻花心,想得太多。

 出處莊周《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

 主人公

 反義詞墨守成規、壹塵不變、以壹貫之、從壹而終。

 近義詞反復無常、朝令夕改、變化多端、朝秦暮楚。

 成語故事

 宋國(今商丘)有壹個養獼猴的老人,他很喜歡獼猴,養了壹大群獼猴,他能理解獼猴們的心意,獼猴們也能夠了解那個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減少了他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獼猴們的欲望。但是不久,家裏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獼猴們吃橡粟的數量,但又怕獼猴們生氣不聽從自己,就先騙獼猴們:“我給妳們的橡樹果實,早上三顆,晚上四顆,這樣夠嗎?”眾多獼猴壹聽很生氣,都跳了起來。過了壹會兒,他又說:“我給妳們的橡樹果實,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足夠嗎?”獼猴們聽後都很開心地趴下,都很高興對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