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諍四字成語

諍四字成語

1. 諍字開頭的成語接龍

沒有諍字開頭的成語

參考諧音

爭權奪利

利齒能牙

牙清口白

白手起家

家敗人亡

亡羊補牢

牢不可破

破釜沈舟

舟車勞頓

頓足捶胸

胸無大誌

誌得意滿

滿腹狐疑

疑神疑鬼

鬼斧神工

工力悉敵

敵國外患

患得患失

失魂落魄

魄散魂消

消遙自在

2. 帶面字的成語

裝門面 素面朝天 死要面子活受罪 死要面子 兩面討好 紅光滿面 反面教材 多面手 當面是人背後是鬼 當面出醜 裝潢門面 裝點門面 仰面朝天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鐵面槍牙 睟面盎背 人生面不熟 情面難卻 牛頭不對馬面 南面稱孤 面無慚色 面從腹誹 面壁磨磚 露面拋頭 蓋頭換面 粉面朱唇 方面大耳 當面錯過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不念僧面念佛面 白面書郎 白面儒生 白面儒冠 抓破面皮 朱唇玉面 朱唇粉面 猙獰面目 油頭滑面 擁書南面 壹面之緣 壹面之雅 壹面之識 壹面之款 壹面之辭 以點帶面 心慈面軟 洗心回面 汙手垢面 無情少面 烏面鵠形 威風八面 團頭聚面 鐵面槍牙 桃花人面 湯去三面 素未謀面 宋才潘面 四方八面 獸心人面 審曲面埶 審曲面勢 三頭六面 人面狗心 囚首喪面 墻面而立 千人壹面 面爭庭論 面譽背毀 面諛背毀 面譽背非 面有難色 面有菜色 面引廷爭 面是心非 面是背非 面折庭爭 面折廷諍 面色如土 面若死灰 面如死灰 面如凝脂 面如滿月 面如灰土 面朋口友 面目猙獰 面面圓到 面面相窺 面面相看 面面相睹 面面廝覷 面面俱圓 面面皆到 面謾腹誹 面紅面綠 面紅面赤 面紅頸赤 面紅耳熱 面縛銜璧 面不改容 面北眉南 亂首垢面 另開生面 兩頭三面 冷心冷面 淚流滿面 鵠形鳥面 鵠面鳩形 革面悛心 革面革心 改換頭面 肥頭大面 耳聞不如面見 杜門面壁 鶉衣鵠面 晬面盎背 不羞當面 不識局面 避面尹邢 背前面後 半斤八面 八面受敵 東西易面 楚歌四面 四面受敵 四面出擊 四面楚歌 有何面目 油頭粉面 知人知面不知心 壹面之交 壹面如舊 羞面見人 顏面掃地 仰面唾天 壹面之詞 笑面夜叉 心活面軟 聞名不如見面 笑面虎 網開三面 洗心革面 鐵面無私 唾面自幹 頭面人物 網開壹面 鐵面禦史 廷爭面折 四面八方 十面埋伏 神頭鬼面 三頭兩面 拭面容言 三對六面 人心如面 人面獸心 囚首垢面 肉袒面縛 人面桃花 青面獠牙 千部壹腔,千人壹面 牛頭馬面 蓬首垢面 面折廷爭 面壁功深 滿面春風 蓬頭垢面 面目全非 面命耳提 面墻而立 面面俱到 千裏猶面 面目壹新 面如傅粉 面面相覷 面授機宜 廬山真面目 面如土色 鳥面鵠形 南面百城 拋頭露面 面縛輿櫬 面無人色 面紅耳赤 兩頭白面 面黃肌瘦 面似靴皮 兩面三刀 面目可憎 冷面寒鐵 兩面二舌 就湯下面 鳩形鵠面 借面吊喪 灰頭土面 改頭換面 革面洗心 革面斂手 富面百城 粉面油頭 反面無情 反面文章 反面教員 耳提面命 耳紅面赤 獨當壹面 東風人面 當頭對面 當面輸心背面笑 當面鑼,對面鼓 春風滿面 出頭露面 嗔拳不打笑面 別開生面 表面文章 本來面目 北面稱臣 半面之交 白首北面 白面書生 八面張羅 八面圓通 八面瑩澈 八面威風 八面玲瓏 八面見光 面如冠玉 面不改色 滿面紅光 馬面牛頭 廬山真面 廬山面目 垢面蓬頭 汗流滿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看僧面看佛面 半面之舊 半面不忘 八面駛風。

3. 四個字以上的成語

五十步笑百步、百思不得其解、高不成低不就、過五關斬六將、過五關斬六將。

壹、五十步笑百步

白話釋義: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上輕壹些,卻譏笑別人。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處:戰國時候,孟子跟梁惠王談話,打了壹個比方,有兩個兵士從前線上敗下來,壹個退了五十步,另壹個退了壹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譏笑退了壹百步的,說他不中用。其實兩個人都是在退卻,只是跑得遠近不同罷了(見於《孟子·梁惠王上》)。

二、百思不得其解

白話釋義: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朝代:清

作者:紀昀

出處:《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翻譯:這真是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三、高不成低不就

白話釋義: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朝代:宋

作者:陳師道

出處:《宿柴城》詩:“高低莫可只隨緣。”

翻譯:是高是低終究還是要看緣分啊。

四、過五關斬六將

白話釋義: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朝代:明

作者:羅懋登

出處:《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壹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翻譯:這如今萬世之下,那壹個不說壹個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是真正的大丈夫?

五、百聞不如壹見

白話釋義:聽到壹百次不如親眼看到壹次確實。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壹見,兵難隃度”

翻譯:聽到壹百次不如親眼看到壹次確實,士兵們都難於逾越過去。

4.

成語查詢結果 成語詞目 釋義 出處 人氣 哀思如潮 哀傷的思緒如同潮湧壹般。

形容極度悲.. 853 愛才如渴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 711 愛財如命 把錢財看得跟生命壹樣重要。

形容極端..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四回:“我想近來世界,不管.. 824 愛國如家 指帝王像愛撫自己的家室壹樣愛國愛民。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封建諸侯各世其位,欲使親民如子.. 1026 愛民如子 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 《禮記·中庸》:“子,庶民也。”

漢·劉向《新序·雜事壹》:.. 702 愛錢如命 某些人貪愛錢財就像吝嗇生命壹樣。形.. 明·謝讜《四喜記·大宋畢姻》“既稱月老,又號冰人,愛錢如命.. 581 安堵如故 堵:墻壁,居所。

故:原來的。像原來.. 《史記·高祖本紀》:“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漢·荀悅《漢紀·.. 599 安然如故 還象原來那樣安安穩穩。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妳只看這壹個,那壹個,都是.. 784 安適如常 安靜而舒適,象往常壹樣。

指經過某種.. 695 白頭如新 白頭:頭發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 1191 暴跳如雷 急怒叫跳,象打雷壹樣猛烈。

形容又急..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588 鼻息如雷 鼻息:鼾聲。

打呼嚕的聲音就象打雷壹.. 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上使人微覘準所為,而準方酣寢.. 546 筆大如椽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 735 表裏如壹 表:外表;裏:內心。表面和內心象壹.. 《朱子全書·論語》:“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著實,故某集註雲.. 660 賓客如雲 來客多得如聚集的雲層。

形容客人多。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九:“又制下布衣壹襲,每逢月朔.. 471 賓至如歸 賓:客人;至:到;歸:回到家中。

客.. 《左傳·襄公三十壹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 637 兵敗如山倒 兵:軍隊。形容軍隊潰敗就像山倒塌壹.. 762 不絕如縷 絕:斷;縷:細線。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 《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 1837 臣門如市 舊時形容居高位、掌大權的人賓客極多。 《漢書·鄭崇傳》:“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485 臣心如水 心地潔凈如水。比喻為官清廉。

《漢書·鄭崇傳》:“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710 成語查詢結果 成語詞目 釋義 出處 人氣 稱心如意 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 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779 澄江如練 澄:清澈,明凈。

練:潔白的熟絹。清.. 晉·謝朓《晚登三山還望景邑》:“余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

495 赤貧如洗 赤貧:窮得壹無所有。形容極其貧窮。

《先哲叢談物茂卿》:“初蔔居於芝街,時赤貧如洗,古耕殆不給.. 480 觸目如故 觸目:目光所及。故:舊的,過去的,.. 宋·李昌令《樂善錄·洪州劉生》:“未周歲,公主忽告殂,國主.. 405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 608 春雨如油 春雨貴如油。形容春雨可貴。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壹:“春雨壹滴滑如油。” 明·解.. 508 從諫如流 諫:直言規勸。

聽從規勸像流水壹樣自.. 漢·班彪《王命論》:“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赴。” 958 從令如流 從令:服從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 《商君書·畫策》:“是以三軍之眾,從令如流,死而不旋鍾。”

464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 《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1162 從善如流 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 《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1201 大筆如椽 椽: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

象椽.. 《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 1414 丹心如故 丹心:忠心。仍如已往壹樣忠心耿耿。

445 膽大如鬥 形容膽量極大。 《三國誌·蜀誌·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

裴松之註引《世.. 472 膽小如鼠 膽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膽小。

《魏書·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 993 倒背如流 背:背誦。

把書或文章倒過來背,背得.. 454 得婿如龍 形容得到稱心如意的佳婿。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後漢李贗、孫秀俱娶太尉恒焉.. 455 簟紋如水 簟:竹。

竹席細密的紋理像清涼的水壹.. 宋·蘇軾《南堂五首》:“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 600 鼎鑊如飴 飴:麥芽糖,糖漿。

受酷刑像吃糖壹樣.. 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533 度日如年 過壹天象過壹年那樣長。

形容日子很不.. 宋·柳永《戚氏》:“孤館度日如年。” 563 斷決如流 如流 :像流水壹樣多而迅速。

決斷事務.. 《周書·李彥傳》:“彥在尚書十有五載,,屬軍國草創,庶務殷.. 565 成語查詢結果 成語詞目 釋義 出處 人氣 堆積如山 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極多。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外諸司》:“每遇冬月,諸鄉納粟稈草.. 。

5. “覺”打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覺”打頭的四字成語有:

1. 覺人覺世

2. 覺囊梵樂

覺人覺世 [ jué rén jué shì ] :指啟發世人覺悟。

出處:

清關燮《序》:“我如今也譜得《道情》十首,無非喚醒癡聾,銷除煩惱……若遇爭名奪利之場,正好覺人覺世。”

造句:

1. 壹個由惡向善,壹個由善向惡。壹個幡覺人覺世,壹個明知故犯。壹個越光明越希望,壹個越黑暗越墮落。

2. 她給了齊宣王當頭壹棒,她的諍諍諫言使齊宣王覺人覺世;她盡心盡力地輔佐使齊國國力大增,壹時成為“千乘之國”。

3. 簡若明此時的壹番話,可謂是語重心長,誠懇而且中肯,楚天舒如醍醐灌頂,覺人覺世。

4. 戰火紛飛的異世大陸中,身經百戰年輕主人公,在發現自己助紂為虐的行徑後覺人覺世,毅然加入了敵對陣營。

5. 馬先生是真心覺人覺世了還是覺得理虧對不起中華民族而贖罪呢?期待高人解讀!上壹篇:有好戲看了:這幾位中國將軍都攤上大事了!

覺囊梵樂 [jiào náng fàn lè ]:

覺囊梵樂是公元1027年,佛教“時輪”教法由印度傳入西藏。在時輪經的唱誦及其普及過程中,壹種嶄新的佛教藝術形式——覺囊梵樂應運而生,傳延至今已逾千年,是藏傳佛教今存最古老的樂種之壹,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並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6. 4個字以上的成語

5字成語 周瑜打黃蓋 中看不中吃 有奶便是娘 壹飯三遺矢 壹肚子壞水 舍命陪君子 舍命不舍財 人老心不老 牽著鼻子走 碰壹鼻子灰 藕斷絲不斷 空手套白狼 雞肥不下蛋 顧頭不顧腳 費力不討好 翻臉不認人 二卵棄幹城 兒大不由爺 兒大不由娘 惡事傳千裏 惡人先告狀 床頭捉刀人 報喜不報憂 真人不露相 真金不怕火 淵源有自來 郁郁不得誌 有天沒日頭 油幹燈草盡 依葫蘆畫瓢 依本畫葫蘆 壹淵不兩蛟 壹飯三吐哺 壹鞭壹條痕 壹百二十行 養虎自遺患 養虎自貽災 朽木不可雕 像煞有介事 物以希為貴 梧桐壹葉落 吾家千裏駒 無用武之地 無所施其技 無所施其伎 無所錯手足 無容身之地 無巧不成話 無立錐之地 鐵棒磨成針 替古人耽憂 替古人擔憂 桃李遍天下 攤書擁百城 攤書傲百城 他鄉遇故知 損人不利己 司馬牛之嘆 事無三不成 事急無君子 事後諸葛亮 始願不及此 時勢造英雄 十八層地獄 十八般武藝 十八般兵器 勝讀十年書 射人先射馬 山高皇帝遠 三夫成市虎 瑞雪兆豐年 人心隔肚皮 人生面不熟 人不可貌相 熱鍋上螻蟻 清水無大魚 求馬於唐市 輕塵棲弱草 千裏寄鵝毛 騎上揚州鶴 騎牛讀漢書 騎驢吟灞上 騎驢風雪中 騎鶴望揚州 騎鶴上揚州 騎鶴上維揚 騎曹不記馬 騏驥困鹽車 皮笑肉不笑 女大不中留 鮎魚緣竹竿 鮎魚上竹竿 難於上青天 盲人騎瞎馬 瞞上不瞞下 馬上得天下 兩雄不並立 快刀斬亂絲 開口見喉嚨 疾風彰勁草 後浪催前浪 黑漆皮燈籠 河東獅子吼 狗咬呂洞賓 高義薄雲天 富貴逼人來 防禍於未然 法不傳六耳 東風射馬耳 大眼望小眼 吹胡子瞪眼 山陬海筮? 板板六十四 四海皆兄弟 右傳之八章 有鼻子有眼 銀樣蠟槍頭 壹言以蔽之 壹物降壹物 壹鼻孔出氣 壹報還壹報 熏蕕不同器 無毒不丈夫 塔尖上功德 歲寒知松柏 送佛送到西 司馬昭之心 水火不兼容 樹倒猢猻散 世上無難事 熱鍋上螞蟻 求馬於唐肆 明鼓而攻之 鹿死不擇蔭 禮輕人意重 禮輕情意重 攫金不見人 緊行無好步 尖擔兩頭脫 如律令 後來者居上 行行出狀元 觀今宜鑒古 瓜皮搭李樹 蜉蝣撼大樹 防患於未然 此風不可長 吃硬不吃軟 吃軟不吃硬 吃力不討好 不知者不罪 不幸而言中 冰炭不同爐 卑卑不足道 飽暖生淫欲 邦以民為本 東西南北人 東西南北客 自食其惡果 圖窮匕首見 談笑有鴻儒 著三不著兩 嘴尖舌頭快 臨時抱佛腳 自以為得計 知子莫若父 坐山觀虎鬥 氈襪裹腳靴 欲速則不達 針尖對麥芒 照葫蘆畫瓢 欲得而甘心 依樣畫葫蘆 銀樣镴槍頭 壹棍子打死 壹錘子買賣 壹碗水端平 壹字長蛇陣 壹身而二任 疑心生暗鬼 壹身都是膽 眼不見為凈 壹退六二五 壹舉手之勞 壹問三不知 壹棒壹條痕 壹去不復返 學而時習之 學而優則仕 言語妙天下 惺惺惜惺惺 心之官則思 啞子吃黃連 薰蕕不同器 小鹿觸心頭 無鹽不解淡 無可無不可 無風不起浪 小巫見大巫 五月糶新谷 6字成語 張家長李家短 先小人後君子 上氣不接下氣 摸著石頭過河 滿口之乎者也 扶不起的阿鬥 二者必取其壹 二者必居其壹 耳聞不如眼見 吹胡子瞪眼睛 吃人不吐骨頭 不食人間煙火 八竿子打不著 矮子裏拔將軍 以天下為己任 壹十八層地獄 壹十八般武藝 壹十八般兵器 壹代不如壹代 喜怒不形於色 無所不盡其極 未可同日而語 為五鬥米折腰 聽見風就是雨 天無絕人之路 天時地利人和 天機不可泄露 天機不可泄漏 損有余補不足 是非自有公論 士為知己者死 士可殺不可辱 生米做成熟飯 神不知鬼不曉 三句不離本行 入寶山而空回 請將不如激將 千聞不如壹見 牛頭不對馬面 驢頭不對馬嘴 拉大旗作虎皮 看人下菜碟兒 救寒莫如重裘 捷雷不及掩耳 江水不犯河水 家醜不可外談 疾霆不暇掩目 疾雷不暇掩耳 疾雷不及塞耳 吉人自有天相 河水不犯井水 狗豬不食其余 高不輳低不就 敢怨而不敢言 翻手雲覆手雨 發昏章第十壹 二者不可得兼 存十壹於千百 此壹時彼壹時 壹山不藏二虎 撥雲霧見青天 百動不如壹靜 風牛馬不相及 再實之根必傷 遠水不救近火 遠水不解近渴 有誌不在年高 有壹搭沒壹搭 有眼不識泰山 有過之無不及 壹步壹個腳印 五十步笑百步 危急存亡之秋 天有不測風雲 死無葬身之地 神不知鬼不覺 三折肱為良醫 強不知以為知 流言止於智者 老虎頭上搔癢 皇皇不可終日 化腐朽為神奇 耳聞不如面見 大開方便之門 傳聞不如親見 出汙泥而不染 成敗在此壹舉 拆東墻補西墻 不知老之將至 表壯不如理壯 拔趙幟立赤幟 高不湊低不就 擲地作金石聲 真金不怕火煉 遠親不如近鄰 英雄所見略同 壹床錦被遮蓋 壹蟹不如壹蟹 壹塊石頭落地 有誌者事竟成 壹客不煩二主 煙不出火不進 行不得也哥哥 壹尺水十丈波 壹動不如壹靜 迅雷不及掩耳 聞名不如見面 下喬木入幽谷 無所不用其極 烏頭白馬生角 萬變不離其宗 泰山不讓土壤 太歲頭上動土 萬夫不當之勇 送佛送到西天 水至清則無魚 手無縛雞之力 事實勝於雄辯 死馬當活馬醫 生米煮成熟飯 使功不如使過 如入無人之境 三寸不爛之舌 殺雞焉用牛刀 三月不知肉味 三拳不敵四手 伸手不見五指 求人不如求己 熱鍋上的螞蟻 人人得而誅之 如墮五裏霧中 前言不搭後語 破題兒第壹遭 牛頭不對馬嘴 起死人肉白骨 貧無立錐之地 稂不稂莠不莠 明人不做暗事 驢唇不對馬嘴 菱角磨作雞頭 老死不相往來 立於不敗之地 可望而不可即 九鼎不足為重 口惠而實不至 井水不犯河水 九牛二虎之力 岌岌不可終日 江海不逆小流 家醜不可外揚 疾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