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縻是最後盛開的,前面的燦爛與它無關,以後的雕零也與它無關,它的歸宿是當壹朵被遺忘在永恒中的彼岸花。壹切事情到了該結束的時候就該讓它結束,不用加任何限期,如荼縻壹樣自開自落。
紅樓夢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壹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幾個人物的命運。其中就有荼蘼。 麝月抽到壹張花簽,是“荼蘼——韶華勝極”,背面的詩句是:“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原以為是曹所作,後來方知出自宋代詩人王琪的《春暮遊小園》:
壹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
荼蘼的花語是“末路之美”,雖不能與百花比美,但可壹支獨秀。如此高傲,又如此清秀。
荼蘼花總是開在夏季其它花兒都快雕零的時候開,所以等到荼蘼開盡了,整個花季也都過去了,也就有了現在常說的“開到荼蘼花事了”。
有人說,荼蘼花開,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表示感情的終結。
有人說,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
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等到死亡才懂得飛翔。
我想人的壹生若能真正的遇到壹個人為她/他開壹次心瓣,然後開開心心,等著雕謝或結果就足夠了。 哪怕只是壹場荼蘼花事,也可以無怨無悔了。
亦舒有壹本流行讀物叫《開到荼蘼》。王菲的壹首歌也叫《開到荼蘼》,是林夕填的詞。